東北網齊齊哈爾3月19日訊 2011年是泰來縣大項目發展豐收的一年。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泰來縣總結去年項目發展中的問題,發現了制約全縣經濟大發展、快發展的瓶頸,即:項目的投資規模小、超億元的大項目少、項目的總數少、項目建設過於分散、園區集聚項目水平差等問題。為解決問題,繼續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全縣將2012年確定為全縣項目建設“血戰之年”,並進一步提出年內至少引進15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的目標。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泰來縣確定了縣級黨政領導、人大、政協、公安局、檢察院、法院、10個鄉鎮黨委書記、20個項目招商辦和經合局、工信局、發改局等13個縣直杠杆部門“一把手”為責任人和責任單位。將項目工作納入年終考核,13個縣直杠杆部門“一把手”、10個鄉鎮黨委書記年末完不成任務的,通過綜合考評,後3名的局長和鄉鎮黨委書記主動辭職;承擔1000萬元以上項目引進任務單位年末完不成任務的,通過綜合考評,後3名的局長主動辭職;項目招商辦人員連續兩年未完成項目引進任務的,退回原單位。
為拓寬招商渠道,全縣動用了市場經濟手段,堅持用社會懸賞的辦法,論功行賞,激勵更多的人加入項目建設行列,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依據《泰來縣委托招商暫行辦法》,選擇對泰來有感情、對招商有熱情,而且社會影響力大、關系網密集的縣外人士,在縣外設立招商中介機構或代理招商辦公室,宣傳泰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聯系客商、洽談項目和開展經貿活動。
繼續落實項目包服責任制,對已經落地的10個項目,由縣級領導一包到底,直至投產達效。全縣落實了縣委書記、縣長與企業法人“直通車制度”,開通企業法人向縣委書記、縣長匯報工作或反映需要解決困難和問題的“綠色通道”,及時掌握企業建設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實行銀企對接機制,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泰來縣針對職能部門入企檢查次數多、入企檢查不執行事前報告制度的問題,進一步加大經濟發展軟環境的整治力度,堅決杜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現象的發生。嚴格落實《泰來縣嚴厲打擊損害經濟發展軟環境行為責任追究辦法》,對確定的重點企業,嚴格實行入企檢查事前報告制度,架起入企檢查“高壓線”,對違反規定的嚴肅查處。
泰來縣還提出“只有栽好梧桐樹,纔能引來金鳳凰”的口號,為大項目建設做好軟環境。全區將進一步推進中心工業園區和湯池機械制造園區規劃設計工作,加快園區的道路、給排水、綠化、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並打破了縣城、鄉鎮區域界限,將新引進投資額度大、帶動能力強、高稅收行業的項目向兩個園區擺布,力爭通過三年時間,讓兩個園區成為名副其實的產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