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黨代表風采錄:李秀義——開展社區工作需要一顆真摯的心
2012-03-19 21:56:1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林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李秀義(左)同社區工作人員研究社區管理辦法。

  東北網3月19日訊 (記者 楊林川)“小事在社區,社區無小事”,在綏芬河市永安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秀義眼裡看來,社區基層工作不是什麼高科技,不需要高的智商,需要的就是一顆為居民服務的真摯的心。

  無私奉獻,社區建設的開拓者

  7年前,當李秀義從老書記手裡接過永安社區大印時,他就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這裡的面貌。當時社區辦公室就像一個簡易工棚,面積不足20平米。他積極向鎮裡打報告,寫請示,每天總是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沒休息過一個節假日,中秋節別人家都圍在一起吃著團圓飯,而他還在單位和工人一起研究著建設方案,時常為一個圖片、一個標語、一段文字的修改和敲定,挑燈夜戰,查找大量的資料。他連續四年沒有休過年假,沒請過一天事假。

  幾年來,在李秀義和社區全體人員的努力下,永安社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和省級黨建示范點的創建任務圓滿完成了,社區成為了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的示范點。

  創建品牌,社區黨建的領頭雁

  有了完善的陣地建設,也應該有一個更加合適的載體纔能將更好的為居民服務成為現實。為此李秀義多次深入駐區單位、居民、黨員家中了解社情民意。創建了永安社區的“123”社區黨建工作新模式。

  “123”黨建模式中的“1”為一個格局,即與多家共駐共育單位開展的共建共育大黨建格局;“2”為兩個機制,即針對社區直管黨員建立了四級管理機制、在職和流動黨員建立四卡服務機制兩個管理機制;“3”為搭建了數字化、陽光驛站、義工三個服務平臺。加強對在職黨員的雙重管理,吸收更多的資源為我所用,擴大社區黨組織的管理范圍,延伸管理觸角,使社區黨組織的管理能力得到增強。同時,強化了黨內生活制度建設,開展了以“一個支部一面旗幟、一個黨員一個標杆、一項服務一片真情”的“三個一”爭先活動,服務群眾近2000人次。“123”黨建模式被上級黨組織評為首批黨建品牌。同時得到了中組部黨建研究室領導的肯定。

  以人為本,和諧社區的當家人

  “社區服務”是工作的核心,這是李秀義的工作信條。為居民辦事他不怕“跑斷腿,磨破嘴”,轄區內一居民樓水管老化嚴重,20戶居民的吃水成了難題,他先後4次與水務、物業管理等部門溝通,困擾居民吃水難的問題,順利得到了解決。社區貧困居民董淑清常年有病,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全家靠丈夫一人在外打工維持生活。家裡50平方米的房子,四處透風,成為危房。正當董淑清一家為自家房屋瀕臨倒塌無錢維修而發愁時,他組織轄區的26名黨員伸出了援手,捐助維修款1440元,在雨季來臨前將房屋及時維修好。

  社區內一位抗美援朝老軍人的孫子崔佳明父親早逝、母親遠走他鄉,佳明沈溺於網吧被學校勸退後,他與駐區單位六連聯系,把崔佳明送到部隊進行教育,和戰士同吃、同住、同學習。鍛煉兩個月後,佳明的思想有了很大轉變重新回到了學校。在他的聯系下,共建單位、愛心人士與貧困居民累計共結幫扶對子40餘對,受益人數達100餘人,累計幫扶金額40000餘元,讓轄區群眾感受到了來自黨和社會的溫暖。

  李秀義說:“自己的生活很簡單,就是每天為社區居民服務;服務的要求也很簡單,就是在居民中傳遞真摯的感情,用真情建設和諧的社區。”近年來,李秀義先後獲得牡丹江市級“優秀共產黨員”、省級“百名和諧之星”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