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木蘭縣一村每人救濟口糧60公斤 村民僅分到6公斤
2012-03-20 07:35:07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康福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部分村民分到的救災大米。

  東北網3月20日訊 19日,木蘭縣吉興鄉永勝村劉粉房屯村民們告訴記者,去年8月,劉粉房屯遭受了罕見的雹災,玉米和大豆減產很多。本月4日,村書記徐某用廣播通知村民,讓大家到他家去領救災大米。但災民們在領大米時卻發現:有的村民是按家裡人口數分到了十餘袋甚至數十袋不等的大米,但有的災民一家幾口人卻只領到一袋大米,而僅領到一袋大米的災民還有不少戶。

  一家四口分到25公斤大米

  村民劉某說,他家4口人,按村書記說的“每人60公斤標准”,他家應得240公斤大米,但實際上他家只領到125公斤大米,其中100公斤是別人給的。記者在劉家走廊內看到了5袋救災大米,米袋包裝顯示每袋重25公斤,為“龍哈”長粒香米。劉某說,他家在江灣地區有一塊承包田,村裡不少人都將江灣地區的承包田包給了村書記種,但他包給了另一村民。領救災大米時村書記說,凡將江灣地區的承包田包給別人耕種的,只能給一袋大米。因包劉某家地的村民與劉某的關系挺好,把領到的救災大米給了劉某4袋。另一受災農民說,他家7口人,江灣地區的幾畝地包給了本家侄子,也是只給一袋。

  村書記拉走200多袋大米

  村民孫某和王某說,兩家各有5口人,村書記只給他們一家一袋大米,他們很生氣就沒要。孫某說,發大米的前幾天,村書記徐某拿著一張合同,讓那些將江灣地包給他的村民在上面簽字,說:“上面要發救災糧或救災款,也沒多少,你們就不要和我爭了。”大家不知咋回事,都稀裡糊涂地簽了字,想不到村支書的目的是為了多佔大家的救濟糧。這些村民說,只領到一袋救災大米的約有20多戶,剩下的200多袋大米都讓村書記拉走了。

  鄉長稱每人應得60公斤大米

  記者找到村書記徐某家,其家人說是徐某外出了。在木蘭縣民政局,自稱姓李的副局長告訴記者,去年8月18日,木蘭縣吉興鄉和柳河鎮遭受雹災,省市相關部門對此非常重視,撥發了2000餘萬元專項資金賑災。本月初,他們將救災的大米和棉大衣、棉被送到了吉興鄉和柳河鎮,並分發到了農戶手中。記者問其是按什麼標准發放?李說,大致是根據下面上報的受災人口數及缺幾個月口糧來分的,具體是怎麼發放的由各鄉鎮確定。李給記者提供了一張救災物資分配表,該表顯示,吉興鄉永勝村需救濟人口數為1271人,需救濟口糧數為77.34噸。

  隨後,記者來到吉興鄉政府,李鄉長說,該鄉按每人60公斤標准發放救災大米,棉大衣和棉被都是按家庭困難情況發放,再詳細的情況,他就不知道了。

  有關救災大米被克扣一事,本報將追蹤報道。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