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做出推動縣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戰略部署,在項目、財政、金融、建設用地、科技和人纔五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三年裡全省呈現出特色產業主導型、園區建設牽動型、產業集群引領型、中心城市輻射型、口岸經濟帶動型5種經濟形態。
- 2011年,全省縣域經濟地區生產總值達4952.1億元,比上年增長18.3%,是2008年的1.8倍,黑龍江縣域經濟強勢抬頭。
黑龍江日報3月20日訊 在2月27日的全省縣域大項目集中簽約會上,擠在一群東北大漢中、個子不高、操著南方口音的李政宗並不顯眼,但他卻是第一個在我省縣域投資乾互聯網的投資者。肇東經濟開發區就是李政宗看中的投資熱土。他的企業亞星宏霸物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肇東一舉簽約10億元。按照李政宗的計劃,這裡將形成物聯網產業集群,吸引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物聯網企業入駐,3年內產值達到30億元。
“中國的未來在東北。”李政宗堅信自己的眼光沒錯:黑龍江資源豐富,煤炭石油森林糧食應有盡有,僅綠色食品一項就讓很多物聯網企業垂涎三尺。
“現在國家在抓飲食安全,黑龍江省在搞綠色食品。物聯網可以通過電子芯片為每一種產品定位、識別,形成可追溯的系統,所以我的企業在這裡大有可為。”說起這些,李政宗信心滿滿。可是這種新興科技落戶縣域,還是讓人有些吃驚。李政宗卻說,“肇東優勢很明顯,地處哈大經濟圈交通便捷,肇東招商有力度、園區建設上態度,企業自然來落戶。”
李政宗的話道出了很多投資者的心聲——近年來,我省各縣市圍繞“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戰略,大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圍繞自身優勢,亮出特色牌,各顯招商神通。如今的龍江縣域經濟呈現出百舸爭流、競相發展態勢,投資者紛紛將目光投向這片創業熱土。
2009年我省做出了推動縣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戰略部署,在項目、財政、金融、建設用地、科技和人纔等5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
省工信委副巡視員李會告訴記者說,雖然目前我省縣域經濟仍處於全國後位,但是各縣利用自身特色,抓產業、上項目、建園區,高標准定位,已經呈現出特色產業主導型、園區建設牽動型、產業集群引領型、中心城市輻射型、口岸經濟帶動型5種經濟形態。縣域已經成為民營經濟的主戰場,成為全民創業的新天地。
縣域經濟發展捷報頻傳:原有的農業縣,進一步擴大食品加工業規模,到2011年末,全省新建、續建投資億元以上綠色食品加工項目191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500家,農產品加工率達50%。“石墨之都”雞西、“中國石墨城”蘿北,正積極將特有優勢打造成為優勢產業。盤踞在我省東部和西部的兩大陶瓷聚集區已經粗具規模。伊春、黑河鉬資源豐富,采礦選址已經開始,“北方鉬都”建成指日可待。
在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省各市縣不斷克服“農業不能做大產業”、“邊遠縣招不來商”、“縣域乾不出大品牌”的思想束縛,衝破藩籬,闖出一條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的新路。
縣域經濟不再是一個行政區域的概念,安達發展了“飛地經濟”,讓鄉鎮村招來的項目進園區,集約土地,打造產業集群,實行利稅分成。縣域經濟不只是工業經濟,五常市實行“糧菜換位”戰略,規劃建設了兩個設施蔬菜園區,新建標准化溫室2700棟,每棟效益達4萬元。縣域經濟也能乾大品牌,小縣林甸的薯片敢上中央電視臺大打品牌宣傳。縣域經濟沒有固定模式,亞麻之鄉蘭西依靠多年來累積的亞麻產業,抓住近年南方亞麻產業轉移的機遇,大上亞麻項目搭建亞麻工業園區,產業實現增加值佔全縣工業比重達90%;農業縣海倫依靠天氣涼爽的自然條件、用工便宜的客觀條件,引來大連“三特”服裝公司這個金鳳凰,達產後可實現利稅近10億元。
從2009年到2011年,3年時間,我省縣域經濟呈現百花競放的態勢。2011年,全省縣域經濟地區生產總值達4952.1億元,比上年增長18.3%,是2008年的1.8倍,是2005年的2.6倍。地方財政收入實現267.2億元,增長29.7%,是2008年的2.5倍,是2005年的5.1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86.5億元,增長38.3%,是2008年的2.5倍,是2005年的6.7倍。全省各縣(市)擁有國家級、省級、享受省級政策的開發區共38個。一批園區跨入省級重點園區,承載產業項目的能力大幅增強。2011年全省各縣(市)共推進產業項目2038個,完成總投資1165.6億元,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