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業內人士揭黑幕看4S店有多『坑爹』 讓車主防不勝防
2012-03-21 06:43:09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1日訊 明明是自己後配的,卻謊稱『原廠頂級高配』;明明沒到保養期,卻以各種借口忽悠車主消費;明明是擰個螺絲就能好的小毛病,卻誇大其詞要進行『大修』……隱藏在4S店裡的種種貓膩兒,讓車主們防不勝防。

  爆料人李偉(化名)從事汽車維修行業20多年,在汽車修配廠做過,也在4S店當過經理,對於4S店的貓膩兒了如指掌。他告訴記者,4S店從售車到保養再到維修,全都有黑幕,不懂車的人只有挨宰的份。

  『先從買車說起吧,其實每家4S店就那麼一兩種熱銷車型是賺錢的,如科雷傲、Q5、途觀、CRV。但是4S店到廠家提車的時候,都會被搭售其他車型,比如東風本田,就CRV賺錢,但你提幾輛CRV必須提一輛思域,不提廠家就說沒貨。4S店為了多賺錢,只能把那些熱銷車型人為變成「高配」的。』李偉告訴記者。

  據他講,所謂的頂級配置,就是配上一些車主可能不想要的東西,如踏板、導航儀、行李箱、車膜等,這一下就能多賣一兩萬。一般情況下4S店都會說這些附加裝備都是原廠的,其實全是假的,因為原廠根本就不生產這些附加裝備。如果你說不想要,4S店會告訴你沒有裸車,逼著你接受這些附加裝備。且這些都是以所謂的『原廠價』賣給你的,又能多賺七八千元。

  車賣出去了,接下來的就是保養,在這個環節,4S店慣用的手法就是『過度保養』。

  李偉說,4S店賣車不太賺錢,因為相對於廠家來說,4S店是弱勢的。但車賣出去之後,開始保養、維修,它就開始賺錢了。拿中檔合資車型來說,一般新車跑到3000多公裡,4S店就會讓車主來保養。不懂的車主可能直接就去了,懂一點的會問『不是5000公裡纔保養嗎』,這時候4S店會說『對車有好處』。在這種情況下,一般車主都會去4S店進行保養。但真的有必要嗎?李偉說,其實這些全是忽悠人的,汽車保養手冊上說的纔是准的。有一種說法是『三分修七分養』,道理是這樣,但4S店偷換了概念,『七分養』說的不是去4S店保養,而是駕駛者應該培養良好的駕駛習慣。

  李偉告訴記者,他知道的最離譜的是車主2000公裡做了首保,第二次保養裡程5000公裡,第三次保養裡程為8000公裡,第四次保養裡程為12000公裡,15000公裡又做了一次。明明只需要做三次保養,可4S店硬是給做了5次,車主多花了兩次保養的錢。

  李偉說『4S店保養賺的是「小錢兒」,一次也就幾百塊,真正的「大頭兒」是維修。』

  李偉以高檔進口車保險杠噴漆為例,原廠的漆800元/千克,噴一根杠0.3千克就夠了,漆料的成本就是240元,給工人的提成200元,輔助成本200元,加在一起600多元,可4S店收3000多元。這種顯而易見的毛病還算好的,李偉告訴記者,4S店最喜歡的是『虛病』,就像空調不好使、行駛中感覺沒勁兒、抖動,這種問題有很多種可能,這樣4S店就能隨便開價了。有的時候告訴你得修兩天,可能你一走工人把螺絲擰上就好使了,照樣收你好幾千。

  李偉告訴記者,這樣的假診斷、假維修很難被發現,是4S店常用的手段,有的膽兒大的還敢用假配件。市面上的配件分原廠件和非原廠件,非原廠件也有很多種,有品牌件、貼牌件、偽劣件,還有一種是和原廠件相同,但廠家不認的件。李偉進一步解釋說,比如說給汽車生產螺絲的廠家,它的生產量是5萬個,但廠家只要1萬個,剩下4萬個怎麼辦?它就銷售給4S店了。拿保險杠來說,原廠的1000多塊錢一根,這種件也就三四百,但賣給車主的時候,都是按著原廠件賣的。這種件雖然質量與原廠件一樣,但廠家不認。很多4S店都是混著進貨,你要是不明白肯定被坑。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