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看守所中的關晨年。孫玉紅 攝
東北網3月21日訊 關晨年,道上的人叫他“黎叔”,因為貌似《天下無賊》裡滄桑版的葛優。他躋身警方掌握的“百名老賊”榜,創下多個“最”紀錄。日前,在便衣民警跟蹤了3天,被抓當天連上了6輛公交車後,這名“賊海”傳奇人物,第5次栽了。
賊狡猾“咳嗽”一聲提醒“同行”露餡
2月26日,專業反扒的市公安局便衣偵查支隊二大隊的於泳海、黃立峰在公交車上發現了兩個竊賊,只見二人的手已經伸到了乘客的外衣口袋裡,民警正要“捉賊拿贓”,不料身旁傳來一聲咳嗽。兩個賊立刻領會了不知藏身何處的同行的“好意”,馬上撤回了手。憋氣窩火的偵查員暗中一看,聲音來自一位70多歲的老者,仔細分辨,竟是名列“百名老賊”榜的黎叔,此前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另外兩賊的偵查員根本沒有發現他。黎叔送信兒後,氣定神閑地下了車。
於泳海告訴記者,接下來三天他們都悄悄跟著黎叔。黎叔專跟途經火車站的公交車,因為車上常有揣巨款的外地來進貨的人。一般人是不會對一個白發蒼蒼,衣著體面的老者產生懷疑。2月29日,在換乘第6趟公交車時,黎叔終於找到機會,手伸進一男乘客的褲子後兜,得手後趕緊下車。腳剛沾地,他的身子就被人抱住了。“什麼事兒啊?”黎叔還是那麼淡定。直到偵查員翻出了錢包,他纔蔫了。這已經是他第5次被抓了。
賊有纔打開話匣子挺能“咧”
3月15日,在市公安局看守所,記者見到了這位“傳奇人物”,並且被他滔滔不絕拋出的“工業疲軟”、“客觀”、“市場飽和”這些“硬詞兒”震翻了。
年齡大黎叔今年70歲,這個年紀仍活躍在扒竊“一線”十分罕見。他初次盜竊是在1977年,撬開了一所學校的保險櫃,收獲數千元。這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是筆“大活兒”,但不久後他就被抓了,直到1985年纔出獄。
學歷高“我是正宗本科學歷,自己考的。”說起自己的學歷來,黎叔很是自信。他告訴記者,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讀了省中醫藥大學的函授,後來又讀了本科。他曾當過木匠,乾過中醫,賣過羊肉串。
特長多在服刑期間,獄友炫耀扒竊技術,“好學”的黎叔仔細觀摩研究。他管這叫“技多不壓身”。不得不承認,黎叔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機械圖紙,拿過來他都一看就懂。他還自學了農場園藝,達到技術員水准。
膽量足雖然有著一身技藝,他出獄後還是走了來錢快的“賊道”。一天不偷手就發癢,每天就乾2個小時,月收入8000元左右,這就是賊的風光日子。而被抓住後服刑的代價,賊是不願意考慮的。別看黎叔是個瘦老頭,扒竊目標專挑公交車上的壯漢。他總結:越自信越疏於防范。
懂法律每次刑法修訂,黎叔都仔細研讀,最新的刑法修訂案(八)提到了“扒竊”,黎叔特意買了一本刑法修訂案(八),研究自己每次扒竊的金額能判多少年,這次被抓時他就非常鎮定地得出結論:“就偷了77塊錢,頂多判一年。”
賊招了錢貼身放讓賊最撓頭
黎叔說,他在“乾活”時,也被同行偷過,而且根本沒發現。“車上被偷的,多是把錢放在外衣口袋和褲子後兜,這對我們來說就是探囊取物,一點難度都沒有。就算放在衣服內懷裡,只要不系扣或拉上拉鎖,就都能得手。一般單張的鈔票比放在錢包裡的好偷。
“坐公交車到底錢放哪裡最安全?”黎叔回答說:“當然越貼身越好,衣服一定要系上扣或拉上拉鎖,帶包的就把包抱在懷裡時刻不松手,這樣道行再高的賊也沒轍。要想讓人學會防賊,光說其實不行,現在車上不都有車載電視嗎,最好把扒竊過程演示播放,這樣一看就都學會防范了。”
“這次出來你還會再偷嗎?”記者問。黎叔表情似乎很為難,最後給出4個字:“盡量不偷。”
“現實版”黎叔經典語錄
有些壯漢,總以為沒人敢偷他們,偏偏就是這樣的人最容易下手。
公交車上的攝像頭拍不著我,攝像頭的位置、拍攝角度我早都研究過了。
當賊的心理素質比手法還重要。我是不會去看對方的,一看就露怯了,大不了就還他嘛。
天外有天,賊上有賊,不瞞你說,我也被偷過,大意了!
不准登我照片,侵犯我隱私權。
影視版黎叔經典語錄
說了多少次了,要團結,眼睛要看著別人的長處!
人心散啦,隊伍不好帶啊。
21世紀什麼最貴?——人纔!
道上有句話,不怕腳踩風,就怕手抓空。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仗義?那都是說給人聽的戲文。
黎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