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省曲藝團『送歡笑到基層』活動紀實
2012-03-21 15:11:45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林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表演前省曲藝團的同志們在彩排節目。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 攝

  東北網3月21日訊(記者 楊林川) 14日下午,肇東市昌五鎮一街村王大姐的臉不時地被笑容堆成一朵菊花。在廣播中聽到省曲藝團來村裡演出的消息,村民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歌舞、相聲、魔術等曲藝表演,演出現場的門口被圍得水泄不通。從2007年開始,省曲藝團送文化下鄉演出341場,行程10.7萬公裡,觀眾近37.4萬人。從鄉鎮到村屯,從虎頭要塞到邊陲黑山,從學校廠礦到社區軍營,處處都留下過他們的身影。

 
剛剛扭完大秧歌的大娘趕來看省曲藝團的表演,笑得竟合不攏嘴。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 攝

  關鍵詞:感動

  2007年在雞西煤礦演出的一幕讓演員們終生難忘。工作一天剛剛昇井後的礦工在礦下聚精會神的觀看演出,滿面的煤黑讓人們根本無法辨認出他們的相貌,只能看到白眼球和張開嘴露出的牙。此情此景讓所有演員都深受感動,這是他們從來沒有體會過的另一種人生,有的演員甚至含著淚把節目演完。

  有感人的一幕幕也有讓人捧腹的故事。曲藝團的青年演員聶毛在小品《求學心切》中扮演一位農民,他的上場方式是直接上去突然和另一位演員握手擁抱,聶毛惟妙惟肖的表演讓好多人都以為他就是突然闖到舞臺上的農民,以至於經常有警察或保安把他拽到場下,讓場上的“笑”果十足。

  藝術來源於生活。常年深入基層演出讓演員們體會到了人間百態,也為他們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據省曲藝團副團長王殿雲介紹,他們的很多小品和相聲都是在基層演出的時候看到百姓最真實的生活纔產生靈感創作出來的。


 
省曲藝團“送歡笑到肇東”。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 攝

  渴求

  “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明星竟然來到村裡給我們面對面的演出,真是太難得了!”在演出現場,記者強烈地感受到村裡的百姓對文化生活的渴求。有剛剛放學就飛奔過來看表演的小學生,也有年過古稀的老者,開懷的笑容則是他們共同的表情。“這場演出真是太好了!這是頭一次在社區面對面看到省城專業演員的現場演出,希望以後能多搞幾次這樣的活動,一年三五次也不嫌多,看到這樣的演出長見識啊!”一街村60歲的村民趙友旭興奮地對記者說。

  有一次曲藝團在佳木斯樺川縣悅來鎮演出,現場有一位老大爺手裡還舉著正在輸液的吊瓶觀看節目,這個場景感染了在場的所有演職人員,在演出結束後,演員們紛紛主動下臺和老大爺合影留念。農民們對藝術的執著與渴望,是演員們不斷完善自己的一種動力。

  在我省的大部分農村地區,農民在農閑時節的業餘生活還是較為單調,這樣的文化活動多多舉辦,是農民們迫切的希望。

 
肇東一街村表演現場洋溢著村民爽朗的笑聲。東北網記者 楊林川 攝

  職責

  “我們在學校領操臺上表演過,在四輪拖拉機上表演過,隨處都是我們的舞臺。”省曲藝團團長宗成濱對記者說。作為農業大省,黑龍江省的農民在計劃經濟時代曾享受過免費看演出的待遇。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越來越多的文藝團體推行商業化運作方式,農民免費看露天演出的機會越來越少。面對這種情況,黑龍江省和各級政府進行了“政府埋單”的嘗試。由黑龍江省財政廳支持黑龍江省曲藝團送歡笑到基層活動,讓農民享受到了免費的文化盛宴。

  在雞東縣雞東鎮的演出現場,來自平公村的普通農民劉會軍酷愛相聲,創作了許多反映農民生活的相聲。在曲藝團眾笑星演出的休息室裡劉會軍表演了一段相聲,著名相聲演員劉彤當即收他為學生,滿足了這位農民的心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農民群眾不僅需要演出團體下鄉表演,也需要培養和發展自己的文藝工作者,把文化下鄉和文化留鄉結合起來。目前,省曲藝團已經同肇東市文化局、宋站鎮文化站等結成友好單位,曲藝團負責定期輔導基層演員藝術創作,建立起“文化留鄉”的陣地。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