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教育就業圖片
搜 索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組圖)
2012-03-21 19:22:31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鐵人隊伍永向前》群雕。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東北網3月21日訊(記者 侯巍)磕頭機、王進喜、石油、大慶。大慶是中國最大的陸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五十年來,累計為國家貢獻原油二十多億噸。2月17日記者來到了這裡,探訪了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切實感受了鐵人精神。

  鐵人紀念館位於大慶市解放二街8號,全館總佔地面積5.4萬平方米主館建築面積1240平方米。室內開放三個展廳,共陳列了200餘幅照片和300多件珍貴實物,展示了鐵人的主要經歷,他在大慶石油會戰中的英雄業績和大慶人35年來學習鐵人王進喜精神的情況。

  2月17日,天空晴朗,鐵人紀念館廣場上乾淨整潔,王進喜的塑像矗立中間,身後是鐵人紀念館的建築,外形是“工人”二字的組合。記者在廣場上看到,到紀念館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有年青人,老人還有孩子。據了解,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是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同時又是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每到節假日帶孩子來這裡參觀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模擬當時王進喜帶領大家工作情景。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模擬當年氣勢恢宏的大會戰場景。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整個展覽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石油魂》為主題,展示了鐵人王進喜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為我國石油甩掉落後帽子所做的巨大貢獻。

  展廳內記者碰到了來自哈爾濱的李大爺,李大爺說,這次是特意從哈爾濱趕過來參觀的,旁邊這位是自己從太原來的老同學,當看到在紀念館內陳列著鐵人當年用過的破舊的衣物,工具時,李大爺說,真是太艱苦!看到這些衣物和工具就能想象到當年是什麼樣子,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新時期也更應該學習鐵人精神。

  王進喜,甘肅玉門人,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鑽探工人,全國著名的勞動模范。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他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衝天乾勁,被譽為油田鐵人。1959年,王進喜在全國“群英會”上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王進喜是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王鐵人為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終致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於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僅47歲。


 

當年艱苦歲月。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當年居住的土房子。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一女士在戰報牆前參觀。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眾多的國家領導人參觀鐵人紀念館。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代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