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2日訊
湯原縣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作為農民增收的“金鑰匙”,提昇現代農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富足的目標調優種養結構。湯原縣堅持“優化結構、提高單產、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目標不動搖,大力發展水稻、玉米等高產高效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今年,水稻面積由上年的60萬畝發展到80萬畝,玉米由72萬畝發展到78萬畝。烤煙、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由12.5萬畝發展到13.3萬畝。特別是在綠色、特色上敢邁大步。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125萬畝,產品認證19個,基本實現了主栽作物全面覆蓋。在畜牧業上,以推進標准化飼養為重點,新建了國家級奶牛標准化示范小區和省級生豬、蛋雞標准化小區各1個,2011年奶牛存欄9000頭左右,生豬出欄90萬頭,初步形成了以奶牛、生豬產業為龍頭,肉牛和禽類生產為兩翼的“品字型”產業發展格局。
發展林下經濟。這個縣依托豐富的林木資源,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強化技術支橕、提供市場信息等綜合措施,促使林下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全縣食用菌生產發展到1.2億袋左右,黑金河五味子種植基地擴展到930畝,淺山區經濟果樹林發展到600畝。
扶持龍頭企業。這個縣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扶持四海公司、佳原乳品廠、香蘭米業等龍頭企業提檔昇級,拉動了基地農戶,擴大生產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增強了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的“免疫力”和農戶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這些龍頭企業采取建立風險基金、推行訂單生產、實行保護價收購產品、墊付生產周轉金、賒銷生產資料和返還加工利潤等方式,逐步形成了企業扶持基地建設、基地支持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目前,全縣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2家,農產品基地發展到67萬畝,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提高到9.8億元。新組建了2個千萬元農業合作社,新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15個。加快載體建設。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為重點,結合農業開發、農田水利、高標准良田等項目建設,重點實施了大水利戰略,建設了湯旺水稻科技園區、勝利水稻科技園區、北向陽旱田科技園區以及智能化水稻浸種催芽育秧基地。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