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黨代表風采錄:黃信——用虔誠之心親近父老鄉親
2012-03-26 14:25:2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北安市通北鎮黨委書記黃信。

  東北網3月26日訊(記者 印蕾)距北安市區70公裡的通北鎮,因位於通肯河北岸而得名。

  “合力奮戰三五年,要讓通北大變樣”。這是北安市通北鎮黨委書記黃信這一屆黨政班子上任之初向群眾做出的莊嚴承諾。在北疆重鎮日復一日的日出日落裡,有一種鮮紅的活力引領著通北十萬人民,用進軍的足音澎湃著時代的交響……

  2009年6月,黃信到通北鎮走馬上任。在黃信看來,一名鎮黨委書記,就是一個集體的導航員,只有肯於學習,勤於學習,纔能具備優良的政治素質和政策水平,纔能帶領全鎮人民走向經濟發展、文明富足的生活。

  黃信時刻注重知識的更新,系統地研讀黨的理論,撰寫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深入村屯、社區、企事業單位開展調查研究,摸情況,找問題,將群眾的智慧融入到工作思路中,轉化到乾事創業的具體行動中。他結合實際確定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打造北安市南部區域性中心強鎮為目標,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建設四個產業集聚區為重點,大力實施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戰略,全力加速商貿大鎮、產業強鎮、文化重鎮、教育名鎮和宜居佳鎮五型新鎮建設進程”的工作思路。

  明晰了發展思路,黃信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抓落實、抓成效上,提出促進招商引資成果、項目建設質量昇級,抓好小城鎮、新農村、產業體系三項建設,實施民生、“三優”文明城創建、文化建設、黨建昇級四大工程,強化組織、思想、作風、制度及紀律五個保障的總體措施。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全鎮流轉土地6萬畝,規模經營4.2萬畝。轉移勞動力6000餘人,增加收入4000餘萬元。壯大“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實現年收入1500多萬元。建設商貿物流、大豆產業、有機食品產銷和新型工業四大產業集聚區,現已入駐企業15戶,吸引3500餘名農民進城務工,大豆年交易總量實現5萬噸。2010年引進集中供熱、農資大市場、新型建材廠、水泥制品廠等重點項目7個,均已開工建設或投入使用,到位資金實現1.4億元,居全市各部門首位。

  作為一名工作在基層的黨員領導乾部,黃信一直關注基層百姓生活。群眾利益無小事,為群眾排懮解難,是黃信一貫堅守的工作原則。通北雖是一座有百年歷史的城鎮,但由於資金不足,城鎮基礎建設相對滯後,為解決好這一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問題,黃信傾注了大量心血。經多方爭取,共籌資2919萬元,改造站前廣場,拓寬中央大街,鋪設彩色步道板,修建白色巷道,實施亮化、綠化工程,鋪設排水管線。投資建設農民住宅新區、新建學生管理中心、醫院綜合樓及鎮綜合文化站,改善群眾居住、就學、就醫條件。並舉辦大型春晚、秧歌匯演、元宵節焰火晚會及消夏晚會、乒乓球、籃球賽和鎮運動會等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2009年7月,大雨連降,飛躍村土地淹沒,低窪房屋進水,農民群眾處在一片恐慌之中。黃信組織鎮村乾部與洪魔戰斗,身先士卒衝入近1米高的水中排澇抗災,由於指揮得力,人民群眾並無人身傷亡,損失也降到了最低。通北村村民冀國軍新建了2棟溫室大棚,但在經濟品種選育上舉棋不定,黃信了解情況後,立即與省農科院聯系,幫助他引進了油桃、葡萄、禮品西瓜等特色品種,僅在當年冀國軍實現收入5萬元。

  黃信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用一顆虔誠的心去親近我的父老鄉親,親近他們所有的微笑和困難,即使隆冬,也要成為一片悠悠飄落的熱雪……”

 

責任編輯:王凌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