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7日訊 領了16個月的養老金,巴彥縣松花江鄉振興村村民王江覺得自己的日子不那麼緊巴了。“每個月55元,雖然不多,但對農村老人來說可是解決了不少問題。我今年63歲了,有了這養老金,就覺得生活更有底氣了。”
巴彥縣松花江鄉江北村的孫連仲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領到養老金的日子。“2010年10月,我第一次拿到新農保的存折,當時心裡是真高興啊。我打算把這錢攢幾年,到時候買點平常捨不得買的東西。”
對於王江和孫連仲來說,新農保是他們生活的一個新“念想”、新希望。王江對記者說,他的孩子也都參保了,每月交的是100元檔的參保費,交15年,60歲以後就可以領養老金了。“到時候他們就可以和城裡人一樣老有所養了,而且將來養老金肯定能逐步提高。”
據巴彥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介紹,通過開闢綠色通道、強化保障服務等措施的施行,截至2011年底,該縣參保的農村居民已達到20.9萬人,佔應參保人數的98%,全縣有5.4萬名60周歲以上農村老年居民按月領取了養老金。
王江和孫連仲的新“念想”是我省農村養老保險工作中的一個溫馨畫面。
從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到破冰謀變的探索試行,我省農村養老保險“歷經磨難”,終於在2009年,迎來了帶給龍江農民以希望的“春天”。
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保處處長劉梁介紹,國務院決定從2009年起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我省自2009年12月正式啟動新農保試點工作,先後有86個縣(市、區)成為試點單位,現已覆蓋農業人口1253.74萬人,佔全省農業人口總數的70.43%。由於一直堅持“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基本原則,堅持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目前,前兩批新農保試點參保人數為361.83萬人,平均參保率為80.7%,現已收繳保費6.2億元。前三批共有128.63萬老年居民按月領到了基礎養老金,發放基礎養老金8.03億元。
據劉梁介紹,為方便農村居民領取養老金,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省、市、縣、鄉四級業務經辦、審核監督、基金安全管理、信息網上公開和個人電子檔案等省級統一管理的社會化服務系統,按照“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的要求,形成了“省級大集中,終端到鄉鎮(街道)”的信息管理格局。目前,“新農保”舊折變新卡,已免費為新農保參保對象制作發放新農保社保卡185萬張,另錄入205萬參保對象制卡的基礎信息。
新農保社保卡裝載著每一個參保人員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及參保繳費信息,具有在各金融網點和社保定點網點查詢、領取、支付、結算等功能。
我省老農保制度受當時銀行利率和險種樣式較多等因素影響,導致與新農保政策的銜接難度較大。今年,這個問題有望破題,基本考慮是努力做到“四個一”,即“一個標准、一個系統、一個賬戶、一張卡折”。
目前我省已順利啟動了第三批新農保試點。第三批啟動了哈爾濱市松北區等59個縣(市、區),實現了雞西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鶴崗市4個煤城和大興安嶺地區、伊春市2個林區的全覆蓋。
根據國家城居保與新農保試點“同地同步”推進的要求,我省前三批新農保試點單位一並成為城居保試點單位。覆蓋符合參保條件的城鎮居民298.65萬人,佔全省符合參保條件總人口的50.49%。還有46個縣(市、區)沒開展試點工作,共有農業人口529.09萬人,符合城居保參保條件的有292.85萬人,今年將全部納入試點范圍。
從新農保到我省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五年中,展現的是一個跨越式的發展脈絡。“全民社保,快馬加鞭未下鞍。”
2011年,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實現城鎮職工全覆蓋,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分別達1578萬人、472.3萬人、480萬人和351萬人。將11萬農林牧漁四場人員納入基本養老保險,204萬名破產企業職工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享受醫療保險待遇。7000多名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了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將38.7萬名老工傷人員納入工傷保險,老工傷問題基本解決。連續七年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企業年金和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取得新進展,綜合養老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全省職工和城鎮居民醫保統籌基金政策內住院支付比例分別為77.4%和65%。積極推行“我的生命我做主”異地就醫轉診辦法和大病醫療保障等措施。上調失業保險金標准,月平均提高187元,增幅58.8%。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基本完成了11萬人的經濟補償金發放和10.8億元擬核銷的基本養老保險欠費審批。
備忘錄
2009年12月,我省正式啟動新農保試點工作,86個縣(市、區)成為試點,覆蓋農業人口佔全省農業人口總數的70.43%。
2011年,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實現城鎮職工全覆蓋。前三批新農保試點單位一並成為城居保試點單位。
2012年,全省新老農保銜接將有望破題實現“四個一”,即“一個標准、一個系統、一個賬戶、一張卡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