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價連降3個月:由10元降至7元
東北網3月28日訊 菜價“嗖嗖漲”,豬價反倒一直下滑。3月26日,記者走訪大慶多家大型超市和批發市場了解到,大慶生豬和豬肉價格已連續三個月下降,目前,生豬價格每斤下降3元左右,豬肉零售價下降2元左右。
豬價連降三個月
在東風新村九區批發市場一處豬肉攤上,記者發現,年後賣12元一斤的豬後?降到了10元一斤,和豆角一個價。初春菜價上漲之時,豬肉卻不斷降價。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廣源市場、東安陽光商場和多家超市,發現豬肉價格普降1~2元。
目前,豬前槽、後?批發價約8.5元/斤,零售價約11.5元/斤;五花肉批發價約7.5元/斤,零售價約11元/斤;豬排骨批發價約10元/斤,零售價約15元/斤,此外,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的品牌豬肉,這次也加入了降價行列。
據了解,春節過後,豬肉價格呈現出直線下降的趨勢,每斤下降1元到2元。
零售價下降是因為生豬價格降低。我市某養豬場的雒老板告訴記者,目前,生豬出售價是6.7~7元/斤,利潤僅一兩毛錢。
據了解,去年前三季度,我市生豬價格直線上漲,到第四季度時有所下降,在春節期間價格稍有回昇,而年後又繼續下降。
采訪中,多位豬肉經銷商表示,肉價下降了,但銷量沒有明顯變化。
供大於求導致價格下降
“豬肉價格的起伏主要受供求關系影響。供不應求時,價格上漲;供大於求時,價格下降。”市畜牧水產局工作人員表示。
由於2010年養殖戶大量減欄,一些地區的生豬發生疫情,導致2011年豬肉供不應求,價格直線上漲。
一些養殖戶看到生豬價格一路高漲後,紛紛補欄;散戶也重新圈養起生豬。此外,生豬疫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生豬存活率大大提高。這些都使我市生豬存欄量大增。年後,這批生豬出欄,市場供應量突然增加導致豬價下降。
“去年前三季度豬肉價格上漲,國家大量進口豬肉來調控國內豬肉價格,也使得豬肉的供應量增加。”市畜牧水產局工作人員說。
在全國豬肉價格普遍下降之時,我市豬肉價格在其影響下必然下滑。“我市豬肉價格受全國市場影響的周期越來越短了,以前南方豬肉價格發生變化,大約要兩個月纔能影響到我市,而現在不足十天。”他說。
肉價下降養豬戶欲減欄
據了解,目前我市生豬銷售價格已降至6.7~7元/斤。“養豬利潤基本為零了。”養殖戶雒老板苦笑著說。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購仔豬費550元,飼料費670元,防疫藥品費40元,人工費攤銷40元,水電費攤銷40元,死亡豬攤銷10元,按生豬出欄體重200斤來計算,養豬總成本1310元,生豬每斤成本價為6.55元。
這就意味著目前生豬銷售價格基本“貼地皮”了。
另一家養豬場的王老板表示,生豬價格再降,我們就虧了。
“‘豬糧比’是生豬養殖業用來衡量養豬利潤的一個專用指標,是每斤生豬價格和每斤飼料價格的比值。”王老板說,5.5:1,是養豬的基本盈虧平衡點,比值越高越贏利,反之則越差。但兩者比值過大或過小都不正常。
“原來苞米0.8元~1元/斤,生豬銷售價是10元/斤,‘豬糧比’為10:1;今年,苞米漲到了1.2元/斤,生豬銷售價卻降到了6.7元/斤,‘豬糧比’降到了5.6:1,已經接近盈虧臨界點了。”王老板表示,現在養豬成本大幅提高,如果豬肉價格再降,“豬糧比”就會更低,那時養殖戶就會虧損。
“如果豬肉價格再降,我們只能減欄了。”一些養殖戶說。
規模化、標准化為市場“減震”
業內指出,從前年、去年出現的“豬周期”可以看出,養殖戶從意識到養豬利潤高到開始養豬再到生豬出欄,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裡,豬肉價格有可能已從頂峰開始下滑。由於養豬戶對市場的適應性比較差,生產存在滯後性,使得“豬周期”周而復始,養殖戶在“豬周期”中不斷遭受損失。
短期來看,豬肉價格的下降讓消費者嘗到了甜頭,但受生豬價格下跌、飼料和人工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養殖戶會大量減欄,從而有可能引發下一個“豬周期”。
那麼,養殖戶應該怎樣回避“豬周期”帶來的損失呢?
市畜牧水產局的工作人員表示,養殖戶要從傳統養殖向科技型養殖轉變,要科學化、標准化經營。同時,養殖戶還可以通過與保險公司、肉類加工廠合作,以此來規避風險。
“規模化經營是規避風險的較好方式。”他說,規模化養殖不會像散戶那樣,價高就多養,價低就不養,可以保障生豬供應量的穩定。
另外,很多養殖戶表示,希望有一個專門的信息獲取渠道,讓他們有一個參照標准。“生豬存欄量多少,什麼時候適合補欄,補多少……最好有權威部門給予我們信息指導。”很多養殖戶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