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商販10天賺幾千仍嫌少 億元祭品燒出暴利產業鏈
2012-03-30 10:15:05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30日訊 一捆普通的燒紙出廠價只有3元,到了消費者手中就飆昇到12元;一個成本只有0.15元的“金磚”,到了消費者的手裡變成了0.5元;售價在15元一袋的“金元寶”其成本只有三四元。面對祭品行業如此高的利潤率,很多祭品經營者卻都抱怨說:“現在的利潤少多了!”祭品行業究竟隱藏了多少暴利?近日,記者在業內人士的帶領下,對我市的祭品市場從生產廠家到終端零售進行了調查暗訪。

  一年能賺30萬元老板卻說“乾這行沒意思”

  3月初,記者電話聯系上依蘭縣一家燒紙廠的負責人,以要在清明節之前進一批燒紙運到哈爾濱市區銷售為由,同這個負責人聊了起來。這個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距離清明節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但這個時候訂貨已經有些晚了。一般常年經營燒紙的商販每年至少都會提前一個半月給他們廠裡下訂單,否則到銷售旺季的時候根本拿不到貨。今年他們提前生產出了一些,所以現在想要訂貨的話,還可以抓緊時間再生產出一批。

  這個負責人說,他們廠現在只生產燒紙,分大小兩種規格。小的30元一箱,每箱十捆,每捆燒紙折合為3元。大的每箱47元,一箱8捆,每捆燒紙折合為5.8元。在介紹完自己的產品後,這個負責人問記者:“進貨後是想搞批發,還是做零售?”記者說:“從來沒賣過燒紙,這次想進一車燒紙賣賣看。”聽說記者沒有經驗,這個負責人馬上給記者出主意:“乾這行一點都不難,只要找幾個大型小區,在小區的幾個門口都擺上燒紙攤,十幾天賣幾噸貨根本不成問題,賣貨時只要躲著點城管就行。”

  隨後,記者又以價格太高為由,想同這個負責人討價還價。結果他卻向記者倒起了“苦水”:“其實我們乾這行沒啥意思,大頭都被你們經銷商賺去了。現在,一噸廢紙殼要950元上下,生產一噸紙的煤、電、色料加起來得700元左右,不加人工費,一噸燒紙的成本就得接近1700元。此外,還有許多成本是沒法計算的,比如執法部門來檢查,只要查出點毛病我們就得花錢‘擺平’,每年光這個錢也要上萬元。我這裡的燒紙纔賣3000多元一噸,你算算成本就要兩千多元,所以價格不算高。”

  在交談中這個負責人對記者說:“如果想要長期經營燒紙的話,每年的清明節、農歷七月十五‘鬼節’、農歷十月初一‘寒衣節’和春節前都是燒紙銷售的旺季,可以大批進貨。但是,訂單最好能提前兩個月下,以免銷售旺季的時候提貨的人多,你拿不到貨。”同時,他還說,從他這裡進貨的經銷商大多都是哈爾濱的,每到旺季燒紙都供不應求。目前,他的這個燒紙廠每天可以生產3噸左右的燒紙,一年可以生產300多噸,全年的銷售利潤大約在30萬元上下。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我市周邊除了這家燒紙廠外,在阿城、雙城、賓縣等地還有多家這樣的小燒紙廠。

  隨後,記者又聯系上一家外地造紙設備廠負責人。據這個負責人稱,他們廠生產燒紙的設備,價格從幾萬元到20多萬元不等。由於目前各地對生產燒紙都有很多限制,大的設備不太適合,他建議記者買個小型的設備,這樣可以更隱蔽些,而且價格便宜,三四萬元就可以買一臺。“生產燒紙利潤可觀,采用的原料有稻草、鋸末、紙殼等,一天能生產1000公斤,生產燒紙只需一間屋子即可,原料便宜,去掉水電費,一噸燒紙的純利潤可達1500元左右。”這個負責人說。  


 

  10天賺幾千元商販稱“現在利潤太少”

  祭祀燒紙被生產出來後,其交易鏈條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利可圖。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生產工廠一般把燒紙按每噸3000元的價格賣出,按這個價格接手的大多數是經營壽衣店的老板,他們把燒紙分別拆裝,打成捆就能賣15到20元/捆,這樣他們就能從中獲得3倍左右的利潤。一些小商販從這些批發商手裡進貨,在早市、路邊等地經營,他們再把每捆燒紙分別折疊成六七卷,每卷賣到6元以上,這樣又把價格抬高近1倍。

  提起燒紙的利潤,在道外區開殯葬用品店7年多的王義軍告訴記者:“現在燒紙不怎麼賺錢,5元錢進的貨只能賣10元。”他舉例說,比如一種帶有冥幣的燒紙,100張的進價是8元,他們一般賣16元。目前賣燒紙只剩100%的利潤,而前幾年賣燒紙的利潤大約有300%到500%。

  “現在賺的可少多了,還得時刻警惕城管,當心別被他們抓到,否則連罰款帶沒收,幾百元的貨一下就全泡湯了。”一個常年在道裡區經緯街上賣燒紙的攤販這樣對記者說。采訪中記者發現,現在即使如商販們所說的利潤大不如從前,但在清明節前後的十幾天裡,光靠賣燒紙這樣的祭品,一個商販賺幾千元不成問題。

  在我市一家醫院附近賣燒紙的劉某對記者說:“以前對燒紙這類祭品管得不嚴,再加上顧客一般都不講價,要多少給多少,好的時候一天就能賺個千八百的。而現在,十幾天能賺到三四千元就已經不錯了。”

  除了燒紙之外,一些商販還自己加工“金磚”、“金元寶”等焚燒用的祭品,而這種祭品的利潤要比燒紙高出許多。據一名經營業者透露,一個售價在0.4至0.5元的“金磚”,其成本只有0.15元。每袋100個“金元寶”售價在15至20元之間,其成本也只有三四元。制作這些祭品的原料,都是從我市附近的印刷廠裡批發來的。  


 

  平均消費近百元市民表示“這錢花得不算多”

  3月27日,雖已近中午,到哈平路殯儀館上墳燒紙的市民還是絡繹不絕。在殯儀館側面的焚燒爐旁,很多等待焚燒祭品的市民排起了長隊。一位剛剛為親人燒完紙的劉先生對記者說,今天他帶著母親、妻子和孩子來給父親上墳。“剛纔燒的祭品中有燒紙和‘元寶’,買這些祭品一共花了60元。”隨後,記者又采訪多位來此上墳的市民後發現,這些市民焚燒的祭品少則三四十元,多則幾百元。這些市民普遍表示,為祭奠親人,花這些錢並不算多。

  “今年僅燒紙就買了50元錢。”距清明節雖然還有一周,68歲的市民王玉蘭老人早已將清明祭祀用的祭品准備齊全,今年她還在祭品店裡預訂了“汽車”、“別墅”等紙制的高檔祭品。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市民在購買焚燒用的祭品時,大多花費50元以上。准備去給親人上墳的市民張淑芳對記者說:“雖然每樣東西都不貴,但加起來並不便宜。”她以自己購買的祭祀用品給記者算了筆賬:“金元寶”20元、燒紙30元、冥幣15元、供香10元、供果20元,這些祭品一共花費了95元。

  記者了解到,市民在清明節祭祀中,買用於焚燒的祭品,每家平均消費近百元。

  “別墅”“轎車”以外 “保鏢”“小姐”也被“祭奠”親人

  28日上午,記者在道裡區一家祭品店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正在選購“衣服”、“首飾”、“冰箱”、“彩電”、“別墅”等祭品。記者問該男子這些祭品要花多少錢,這位男子說,不算太貴,只花了三四百元。記者采訪時發現,除了紙紮的“別墅”、“轎車”以外,紙紮的“保姆”、“保鏢”、“小姐”也成了一些人祭奠親人的祭品。有人告訴記者,祭品中還有立體紙質麻將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紙制iPhone4、iPad2等“新潮電子產品”也出現在祭品的行列裡。

  據我市民政部門預計,今年清明節期間,參加祭掃活動的市民將達到120萬人次左右。按平均每4人次為一個家庭、每個家庭平均焚燒50—100元的祭品計算,清明節期間我市焚燒的祭品價值為1500萬—3000萬元。按此計算,每年的清明節、“鬼節”、寒衣節和春節前,在這四個集中焚燒祭品的時間段裡,我市被燒掉的祭品可能達到6000萬元至1.2億元左右。我市民政部門相關人員估計,近幾年來,我市每年燒紙的消耗總量應該在6000噸左右,加上用紙紮成的紙牛、紙馬、高檔別墅等一些現代迷信用品,我市每年被付之一炬的各種祭品高達億元以上。

  大量焚燒祭品不僅造成了金錢和資源的浪費,同時也給城市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記者從市環衛部門了解到,每年雖然沒有具體統計過從我市的大街小巷中,一共清掃出了多少因焚燒祭品而產生的垃圾,但每到集中燒紙的時間段,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都會增加好幾倍。為了確保第二天馬路上乾淨整潔,在這段時間,每個清潔隊都要在晚上10時之前增加一次清掃作業。環衛工人在這段時間裡幾乎是守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燒完紙後,就要立即上去清掃,否則燒剩的紙灰一旦被融化的雪水再次凍上就很難清除。記者從市環衛部門了解到,無論是《哈爾濱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還是《黑龍江省消防條例》,都對當街燒紙進行了嚴令禁止,但在現實中,這些法規很難得到執行。

  倡導文明祭掃多管齊下改變祭掃方式

  記者從哈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哈市推出了“植樹祭故人”、“音樂祭悼”、“鮮花換燒紙”、“天堂信箱”等活動,市民可以通過植樹、寫寄語卡片、為親人點歌等方式文明祭掃。

  哈市殯葬事務管理所政工科科長韓金瑞說,哈市民政部門每年都會投入40餘萬元,倡導市民文明祭祀。清明節上墳燒紙,在我國已有上千年歷史,想要一下子讓市民改變這種習俗很難。應該給市民提供更多的祭掃方式,引導市民逐步改變不文明的祭掃方式。今年《新晚報》與市民政局在哈市共同設立的“文明祭祀鼎”和“焚燒桶”,就是引導市民進行文明祭祀活動的一個新舉措,將有助於市民改變在街頭隨意燒紙的陋習。

  據韓金瑞介紹,文明祭祀鼎將在每天15時至22時,設立在祭祀較集中的指定街路,祭祀鼎的運輸、保存、擺放由政府部門統一進行管理。焚燒桶設在社區,需要燒紙的市民可到社區領取,祭祀完畢後,將紙屑灰燼倒在隨身攜帶的垃圾袋或附近的垃圾箱內,再將焚燒桶送還社區。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董弘揚認為,如今一些人燒紙祭祀與其說是緬懷逝者,不如說是攀比擺闊,為活人爭面子。其實,祭祀只是寄托哀思的一種形式,不文明祭祀既是對逝者的不尊敬,也是對後人的不負責。比如偶爾出現的兒女給逝去的父親燒“小姐”,就是對先人的褻瀆,失去了寄托哀思的本意,應該被完全摒棄。行政執法部門應加大對制售迷信用品行為的打擊力度,特別是對無照出售燒紙、冥幣等違法行為進行專項清繳,淨化殯葬用品市場,為清明祭掃活動營造良好的文明環境,通過多管齊下,使市民的祭掃理念逐步改變。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