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0日訊 3月28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晶川在與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巫志南率領的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國家督察組座談時表示,牡丹江市將認真落實督察組提出的整改意見和建議,廣泛吸取其他地市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上的先進做法,兼收並蓄,再接再厲,紮實推進,確保創建工作圓滿完成,使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省文化廳副廳長韓慧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閆岩,副市長張海華出席會議。
就我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督查組認為,作為重要的邊境口岸和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牡丹江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示范區創建作為"提昇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更加和諧幸福牡丹江"的重要內容,提出"把工作目標放在繁榮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全省乃至全國發揮示范作用和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提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總體要求,認識到位、定位准確、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取得了較好成績。
督查組建議,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牡丹江市要建立基層公共文化機構的長效經費保障機制;要繼續加大對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努力提高基層文化設施的達標率;要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人員編制配備,爭取實現編制達標;要進一步提高制度設計研究的針對性,使研究課題更好地與創建工作緊密結合;要加快推進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盡快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
就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工作,督查組認為,黑龍江省高度重視免費開放工作,文化、財政和審計部門將免費開放工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工作,相互協作,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機制。督查組建議,黑龍江省要抓緊落實三館一站建設的地方配套資金,盡快出臺免費開放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和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考評辦法,進一步加強對文化館(站)工作人員培訓和管理力度,管好資金,用好設施,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張晶川說,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稱得上是一個品牌建設。作為全國為數不多、我省惟一一個參加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在感到使命光榮的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從全省范圍來講,13個地市當中,有的人口多於我市,有的經濟基礎好於我市,還有的地方財政對公共文化的投入多於我市,而我市卻爭取到了首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機會,這不僅是因為牡丹江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較為深厚,群眾文化活動活躍,百姓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和期望值較高,也源於各方面對牡丹江市的大力支持。
張晶川表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離不開文化引領、文化惠民和文化支橕三個方面的工作。在"文化引領"方面,在國家層面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循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從我市來講,主要體現在倡導激情文化、包容文化、落實文化,尤其是作為黨建品牌在全市黨員乾部中開展的"三實兩創"主題實踐活動,就是在結合我市實際的情況下總結出來的。"求實"是指要善於學習、把握規律;"務實"是指工作作風要腳踏實地,"落實"是工作質量上要落實落靠,"創新"指的是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創一流"指的是工作標准問題。通過這一活動已經形成了牡丹江共同價值理念,這也與省委提出的"創新、創業、創優"的"三創"活動相吻合,與中央倡導的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和創先爭優一脈相承。在文化惠民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使得"讓百姓得到文化方面的實惠"成為一個新的課題。雖然牡丹江的綜合實力在全國同等城市中處於中檔位置,但在文化惠民方面,一直在不斷加大投入,謀劃和推進了一批高標准的重點文化設施項目,提昇城市的軟實力。在"文化支橕"方面,我市一直在努力做大做強文化產業,並在建立文化發展基金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對發展文化產業的投入力度,建設更多的文化陣地,從多個層面促進全市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張晶川表示,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引領下,通過省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更多專家的指導,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有信心圓滿完成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工作,進一步繁榮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建設更加和諧幸福牡丹江。
韓慧峰表示,全省文化部門將按照國家督察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認真整改落實,進一步提昇各級各類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能力,形成具有影響力的服務品牌,擴大基層群眾的參與度。同時,省文化廳將全力支持牡丹江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引領帶動全省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作。
在牡丹江市期間,督察組一行實地考察了市圖書館、東安區長安街道清福社區、西安區文化館、火炬街道利民社區、海南朝鮮族鄉綜合文化站、海南朝鮮族鄉山河村文化活動室、海林市橫道河鎮綜合文化站和橫道河鎮正南村文化大院。零點公司作為獨立第三方對群眾滿意度進行了測評。
相關鏈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2010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把"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重要任務之一。針對這一要求,國家文化部和財政部聯合開展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按照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國東、中、西部創建一批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項目,為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2011年5月,牡丹江市被列為首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截至目前,牡丹江市創建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實率達到45%以上,四城區和各(縣)市基層公共文化場所覆蓋率分別達到78%、83%,全市7個公共圖書館、8個文化館均達到國家三級館以上標准,各類博物館、展館達到37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現100%全覆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有率達到100%,全市農家書屋達到815個,配送出版物、圖書近200萬冊,光盤11萬張,全年為基層群眾送演出、送文化500多場次,惠及基層群眾90餘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