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3月30日訊 (記者 王蕊) 她,高高的個子,身著鐵路制服、頭發高挽在腦後,始終面帶微笑,聲音柔和清晰,業務嫻熟,在普通的崗位上,默默地用自己的熱情、愛心和良好的職業操守為旅客提供優質服務;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看、詢、訪、探”四步服務法,為無數旅客解決燃眉之急。她的嘴邊經常掛著一句話,“我看見旅客有困難就忍不住要伸出自己的雙手去幫助她。”
她就是哈爾濱鐵路局齊齊哈爾站客運值班員李曉麗。
作為哈爾濱鐵路局齊齊哈爾站的一名客運值班員,李曉麗全力為旅客解決各種困難。幾年來,李曉麗屢獲殊榮,她被評為齊齊哈爾站終身服務明星,先後榮獲鐵道部勞模、黑龍江省優秀黨員、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2009年,她當選為“感動龍江年度人物”。在她心中,還有一個更重的榮譽——旅客們口中的“愛心大使”。
李曉麗在1994年成為鐵路職工的,先後當過清掃員、客運員、領班員。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在鐵路工作的幾年裡,李曉麗看到需要幫助的乘客多了,遇到的棘手情況也多了,在他眼前總能看到旅客們慌張、無望、疲憊的臉。她心裡想著,只有走進旅客,纔能發現他們的困難,幫他們解難題。從那時起,這個信念在她心裡萌生了。
從那以後,每次走進候車室裡,李曉麗的眼睛就立即“警覺”起來,四處巡視。看見年歲大的旅客和抱嬰幼兒的婦女,都要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在巡視到候車室的最後一排座時,李曉麗的目光停在一名女旅客身上。這名旅客右眼裹著紗布,脖子帶著護頸。李曉麗上前了解後得知,這名女乘客是龍江縣人,兩天前出了車禍,要到哈爾濱看病,丈夫去排隊買臥鋪票了。聽到這,李曉麗立即與其丈夫聯系,讓他立即回到了候車室,帶他到緊急出口去購買臥鋪票,並約定退完硬座票後,在服務中心匯合。李曉麗快步回到服務中心,推著輪椅將這名女乘客接送到服務中心,隨後又把兩人送上了火車。這時兩人纔緩過神來,從來沒想到在車站裡有人為他們想的這麼周到,感覺好像家人來到了身邊一樣,讓兩人感動極了。
李曉麗總說,不能小看這“一眼”,只要用心地觀察,就能從旅客的舉止、神態中,看到他們的需求。記得去年的一天,李曉麗正在值班,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突然跑過來,高興地說:“李阿姨,我可找到你了!”再三回憶後,李曉麗纔想起來,女孩叫赫莉。
幾年前,李曉麗正在候車廳巡視,發現一個40多歲的男子,拽著一個10歲左右神情緊張的小女孩,李曉麗覺得兩人從表情上看不像父女倆,便上前詢問。小女孩突然掙脫那個男子,奔過來撲進李曉麗的懷裡,那男子見狀溜走了。當時的小女孩便是赫莉。原來,赫莉因學習不好被父母責怪了幾句,便賭氣離家出走,不曾想被壞人拐騙,從北安帶到齊齊哈爾,准備乘車賣到南方。正是李曉麗的“一眼”,發現了端倪,解救了花季少女。如今16歲的赫莉已上高中,學習成績優秀。這次隨母親去南方走親戚,特地給李曉麗送來她親手疊的200只千紙鶴,還有一封感情真摯的信,看到信中的字字句句,李曉麗眼睛濕潤了:“親愛的李姨,是您在最危難的時刻救了我。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了回報您,回報社會...”
年復一年,李曉麗始終堅持自己的服務思路,她甚至總結了一套“看、詢、訪、探”服務法:看,從旅客的舉止、神態觀察旅客的需求;詢,通過與旅客交談了解其是否有困難;訪,對有意見的旅客及時回訪,改進不足;探,隨著旅客需求的提高不斷探索新的服務方法。久而久之,李曉麗已經記不清幫助過多少旅客解決過燃眉之急。一旦有人問起她,她只會輕描淡寫地說,“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自己是服務者,旅客是被服務者,服務好了是本分,服務不好就是失職。”

就這樣,在做好前“三法”的同時,李曉麗又開始琢磨起第四法——“探”。
齊齊哈爾站服務中心的前身,是以火車頭獎章獲得者、黑龍江省勞模、車站終身服務明星侯桂榮名字命名的"侯桂榮服務臺"。4年前,侯大姐退休了,車站領導決定讓李曉麗接替服務臺工作。李曉麗開始思考,鐵路服務部門應如何繼承老勞模的優秀傳統,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創新服務方法,為旅客提供更加溫馨、周到的優質服務呢?
在與旅客接觸中,李曉麗發現很多外縣的旅客來齊市看病,往往不知道頭緒,耽誤了時間不說,還容易耽誤病情。這讓她萌生了為旅客提供延伸服務的想法。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李曉麗跑遍齊齊哈爾市內各公交站點,抄錄每個站名;通過朋友,多方打聽齊齊哈爾各大醫院的專長。就這樣,李曉麗將自己一點點跑來的第一手資料,分門別類制成旅行服務指南卡片,為外地旅客提供准確的公交、住宿、就醫信息。
家住富拉爾區農村的王大明因車禍雙目失明了,妻兒都離開了他,這讓王大明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因為經常坐車經過齊齊哈爾車站,就與李曉麗熟悉起來。看到王大明情緒低落,李曉麗給予了極大的鼓勵。後來王大明學習了盲人按摩技術,一個月都有幾次外出。因為行動不便,王大明每次出門前都給李曉麗打電話,請李曉麗將自己送到車上。這樣寒來暑往的已經有五六年了。王大明有些哽咽地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再也看不到七彩的世界了,可是上蒼安排我遇到了李曉麗,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運。有一次,在上班的途中李曉麗被摩托車撞了,本想到醫院做一下處理,突然想起有個預約服務,便一瘸一拐的趕到了車站。旅客得知李曉麗是帶傷堅持工作的感動的說不出話來。
李曉麗一直在考慮,如果車上車下能形成網絡,實行聯動,為旅客提供鏈接式服務,可以使行動不便的旅客獲得全程幫助。於是,李曉麗向車站提出,向經過齊齊哈爾站的各次旅客列車和全路的100個車站發出對旅客實行鏈接服務的倡議函。目前,車站已與幾十個車站建立了鏈接服務的合作關系。與此同時,在李曉麗的建議下,車站先後在工行、建行、商行、交行開了4個誠信賬戶,幫助需要匯款的旅客。截至目前,已有300多位旅客通過車站的誠信賬戶,匯款5萬多元。
去年7月,齊齊哈爾車站成立了旅客服務中心,並設立了“李曉麗服務崗”,作為服務中心的“窗口崗”。和李曉麗一起為旅客服務的還有8位像李曉麗一樣的“服務明星”,一同組成了“愛心團隊”。除了上面提到的四項服務,還增加了萬事通查詢、規章解讀、行程設計和醫療救護等近20項的服務,儼然成為了齊齊哈爾車站的一道風景。
李曉麗的工作空間,是兩個候車室和一個服務臺,這裡就是她的工作崗位。這裡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有的只是一份責任、一份愛心,看到有困難的旅客在她的幫助下順利遠行,她在心底由衷的感到幸福。李曉麗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直到今天,她心中仍懷揣著那份堅定。“為旅客提供滿意的服務是我最大的追求。我就是要做一個構建和諧社會的使者,把‘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服務理念,用我的服務傳遞給旅客,使旅客感覺到旅途中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