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日訊 3月23日,記者一行來到黑河市孫吳縣沿江滿族達斡爾鄉大樺林子村的樺林現代農機合作社,與正忙於備耕生產的合作社理事長吳德顯聊了起來。話頭一起,本來拘謹的他立刻興奮地說起了自己的種糧『經』——規模化經營、標准化耕作;不僅會種糧,更要會賣糧;利用好政策,把准市場行情。
2011年底,吳德顯被授予全國唯一『種糧售糧大戶』稱號,他率領的樺林現代農機合作社被授予全省百強農民專業合作社。2011年,他帶領合作社承包經營耕地面積達7.65萬畝,當年純收入600餘萬元。
說起今年的春耕,他向記者曬出了心裡的算盤:『種植100公頃水稻,可比種植100公頃大豆增收50多萬元,水稻深加工還能增收40多萬元;玉米采用滴灌等新技術,每公頃預計增收1000公斤左右;准備建烘乾塔,提高玉米的售價,烘乾後的玉米每公斤得多賣0.2元;擴大種植面積,育秧棚種蔬菜、西瓜……』
今年,樺林合作社又包了10000多畝耕地,種植面積超過了8.6萬畝,尤其是水稻和玉米種植面積達到了規模化經營。『去年試種的兩公頃水稻喜獲豐收,每畝產水稻560公斤,按市場價,每畝水稻可賣到1350元!』
種水稻前景好、國家扶持,又能旱澇保收,合作社社員種水稻的積極性很高,34戶農民入股100公頃耕地,實施旱田改水田。目前,100公頃水稻的旱改水已經建完,30棟育秧棚現已完成覆膜,4月10日前完成大棚育秧,5月10日前,完成水稻插秧。『接下來,大棚還可以種蔬菜、西瓜,又是一筆收入。』吳德顯得意地說:『玉米的種植面積將達到2000公頃,除實施精量卡播等先進的玉米種植技術外,今年還將實行玉米滴灌新技術,玉米的產量每公頃預計增收1000公斤左右。』
合作社副理事長孫士安介紹,合作社利用雄厚的機械實力,開展土地連片標准化作業,實行技術、供肥、供種、機耕、收購五統一經營,農業的專業化水平、集約化程度和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不斷提高,初步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目標,參與合作社土地規模經營的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2萬元以上,比土地流轉前增長兩倍。
『利用好政策,盯住市場,種地的風險纔能降低。』吳德顯一邊比劃著,一邊算計著他的『小九九』:種水稻就是想利用國家的扶持政策建大棚、挖主渠道、改善排水設備,一次投入最少可用3年,來年再種植的時候,成本大大降低了;建玉米烘乾塔使儲存的玉米達到國家標准,實現國儲糧就地儲存,這樣就又能向國家申請一部分政策資金;種糧食作物國家有保護價,種經濟作物,要全看市場。
記者采訪過程中,吳德顯的手機響個不停,有聯系包地的、有讓他代耕的、有要求入股的……說話之間,他又聯系了40公頃耕地,下午就准備去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