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5日訊 眼下,當大多數農民還處在『冬閑』狀態時,哈爾濱市呼蘭區蘭河街道辦事處原野村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的社員們卻已忙得『腳打後腦勺』,家家戶戶忙著切土豆『栽子』(土豆種子)、平整菜園子、扣塑料大棚,社員們按照早土豆市場供應量排好生產順序,分別進行早土豆選種、育苗等種植准備工作。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原野村不但注冊了『原野牌』早土豆商標,而且不斷昇級改良產品,佔領了哈市8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了遠近聞名的早土豆之鄉。
遼寧學藝,搶回本埠市場
原野村早土豆能成氣候,在於龍頭『利農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的拉動。合作社理事長張本祿說,5年前,原野村的早土豆上市時間要比遼寧早土豆晚半個月,賣不上好價錢。於是,合作社派出村民到遼寧學手藝,把整套技術搬回原野村,使早土豆上市提前了15天,硬是把遼寧佔領哈市多年的早土豆市場『搶』了回來。原野村早土豆變成了『金豆』。原野村目前種植早土豆1萬多畝,總產量8000多萬斤,每斤土豆純收入0.35元,社員每畝早土豆純收入2800元,是水稻種植的3倍多、玉米的5倍多,這還沒算秋白菜或大蔥的第二茬蔬菜收入。
提昇科技含量,產量猛增
土豆一生芽子就廢了,而在原野村,社員們把長芽子的土豆『栽子』(種子)放在陽光充足和空氣流通的溫室裡,讓土豆芽子長得又粗又綠,這便是早土豆種植的第一個環節———選育土豆栽子。
切土豆栽子誰都會,但其中卻大有學問。許多社員說,過去他們只知道『切』,不知道『分』和『管』,稀裡糊涂往地裡栽,產量總也上不去。張本祿在一旁補充說,經專家指導,社員們把強壯的頂芽和側芽放在一起培育,而較弱的尾芽單獨擺放,避免了『以強凌弱』,結果使早土豆產量從原來的畝產5000多斤提高到8000多斤。
為防止社員打亂仗,合作社對早土豆生產進行統一調度,按『三天一上市』的順序,對社員們進行排兵布陣,保證早土豆全部按計劃采收及銷售。從3月底切『栽子』、4月初大棚育苗開始,到5月移栽大田,再到7月初上市,佔哈市市場總量80%的『原野牌』早土豆就這樣擺上了市民餐桌。
改施農家肥,土豆更有味
常言道:早吃新鮮晚嘗口感,市民對早土豆消費已成了習慣。
近年來,為走上早土豆生產品牌化、科技化、規模化之路,合作社社員們努力打造『原野牌』早土豆,並不斷改善早土豆的口感,圍繞有機蔬菜標准建設生產基地。過去社員們常用氮肥做底肥,現在全部改施農家肥。經過連續多年的養地,土地肥沃了,早土豆『味道』更佳;二是淘汰口感較差的品種,選用口感好的『早大白』和『尤金-885』等優質品種,前者以『脆』見長,後者以『面』為主;三是在早土豆的開花期前,噴施磷肥等葉面肥,補充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使早土豆營養物質更豐富,進一步提高了該村的早土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