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祭祀鼎催漲文明祭祀潮 54個祭祀鼎5萬多市民使用
2012-04-06 08:02:35 來源:生活報  作者:於海霞 王妮娜 張同 曲顯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街頭設立的祭祀鼎

  3日20時許,在宣橋街與東大直街交口處,市民文明有序地使用祭祀鼎。

  生活報4月6日訊 往年清明期間,哈市大街小巷煙霧繚繞,紙灰紛飛,被污染的環境以及隨之而來的安全隱患,令讓整座城市與生活其中的市民叫苦不迭。今年清明節前,在本報倡議和發起下,經多部門協作,哈市54個文明祭祀鼎出現在哈市街頭。記者從哈市民政和城管部門獲悉,今年清明期間,54個祭祀鼎共為5萬餘市民提供祭祀服務,消減15噸紙灰。據哈市民政部門介紹,明年清明將增加祭祀鼎投放區域和數量,且正在考慮參照香港、上海等地的做法,制作適合家庭使用的輕便、實用的小焚燒桶,讓市民在平時祭祀時拎出來就能用。

  民政數據:

  公墓獻花點歌非主流

  七成市民燒紙祭先人

  “現在用鮮花、音樂、卡片祭奠先人的市民明顯多了。”5日,談及今年清明節祭掃情況,哈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宣傳和引導,哈市祭掃新風尚正逐漸形成,但清明期間,仍有七成市民在各大殯儀館和墓地采用燒紙的傳統祭祀方式。

  為提倡文明祭掃,今年清明期間哈市各大殯儀館和墓地都推出了鮮花換燒紙、音樂祭掃、天堂信箱等文明祭掃方式,在皇山公墓和金山公墓,記者看到,前來祭掃的人群中帶著燒紙和香燭的市民仍佔大多數。盡管陵園門口及停車場都掛著“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等宣傳條幅,但在墓地的焚燒區,仍是煙霧繚繞、空氣混濁。

  據哈市民政部門統計,今年清明節期間共接待祭祀市民74.28萬人,疏導車輛17萬輛,祭掃人數較往年增長12%左右,為市民提供音樂祭悼、海葬、天堂信箱等十餘種文明祭祀方式,其中僅有三成市民采用了鮮花、寄思卡、天堂信箱等方式表達對親人的哀思。“盡管這些年一直提倡文明祭祀,但采用傳統祭祀方式的市民仍佔多數。”哈市殯葬管理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與往年相比,用鮮花祭奠的市民正在逐漸增多,但拿著鮮花的市民一般也會帶著紙錢。“哈市走向綠色清明還有待市民觀念的轉變,還需要有關方面加大宣傳力度,爭取早日讓燒紙祭祀的方式退出歷史舞臺。”

  市民心聲:

  祭祀鼎一定要頂

  期待能盡快普及

  與有鼎區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哈市很多沒有設置文明祭祀鼎的街路依然煙熏火燎。這些街區的市民盼望祭祀鼎能夠盡快在全市范圍普及。

  用過文明祭祀鼎的市民,不少人把真情實感通過文字的形式交給巡守者。一些市民在紙上留言感謝執法人員的服務,其中一半以上都有“文明祭祀鼎一定要頂”的字樣。

  與此同時,在哈市沒有設置文明祭祀鼎的街區,市民們也在盼望文明祭祀鼎能夠盡快普及。家住南崗區盛世桃花園小區的居民王女士說,在清明節和一些農歷標注的日子,老百姓有燒紙祭祀的習慣,為了城市更乾淨,一刀切地禁止肯定不行,設置文明祭祀鼎規范這種行為,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和保障安全,纔是最有效的解決途徑,期待哈市在更多的街區設置文明祭祀鼎。

  部門回應:

  擴大祭祀鼎使用區域

  考慮制作便攜焚燒桶

  今年,哈市首次在街頭設置祭祀鼎,既減少了環境污染,也方便了市民。哈市民政局副局長王黎明表示,明年清明,民政部門將在今年的基礎上,擴大祭祀鼎使用區域。

  “使用祭祀鼎無疑是一種文明祭祀的新方式,但它在使用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王黎明說,明年民政部門在考慮增加祭祀鼎投放區域和數量的同時,還將考慮參照香港、上海等地的做法,制作適合家庭使用的輕便、實用的小焚燒桶,讓市民在平時祭祀時拎出來就能使用。

  街頭目擊:

  54個祭祀鼎分立街頭

  數百人排隊文明祭祀

  今年年初,本報曾倡議在城區街頭設立祭祀鼎供市民燒紙用,報道引起市民熱議及相關部門關注。今年清明節前,哈市在道裡區、南崗區、平房區等區街頭共設立54個祭祀鼎。

  經過多日宣傳,很多市民都了解了如何使用文明祭祀鼎。2日晚和3日晚,記者分別走訪了設置文明祭祀鼎的南崗區宣橋街與東大直街交口、光芒街與河溝街交口,以及道外區南七道街與豐潤街交口,了解到每晚從18時到22時,都有百餘市民使用文明祭祀鼎燒紙,由於使用率極高,管理部門在每處設鼎區域還安排了2名專職保潔員,對紙灰進行及時清理。文化園區的一名保潔員對記者說,他乾了十幾年清潔工作,第一次在清明期間沒看到街路上有燒紙留下的黑斑。

  “用鼎燒紙,灰不到處飛,不污染道路,而且紙也不亂飛,很安全。”3日晚,在哈市道裡區工程街旁,排隊等待用祭祀鼎燒紙的市民王桂芝說。

  “鼎”出成效:

  5萬餘市民使用

  “吸收”15噸紙灰

  據哈市殯葬部門統計,從3月中旬開始,到4月4日清明節,一個祭祀鼎平均每天供百餘市民使用。清明節期間,5萬多市民使用了祭祀鼎,至少15噸紙灰由往年堆在街頭,變成今年統一被鼎“吸收”。

  哈市道裡區保潔大隊第二中隊負責通江街、高誼街和工程街區域,這一區域放置了4個祭祀鼎。“有了祭祀鼎,我們省老事兒了。”該中隊中隊長吳國奇說,“沒鼎的街道,我們一早晨掃出七八車紙灰,而有鼎的街道,紙灰都沒裝滿一車。”

  據哈市道裡區城管局清潔大隊副隊長馬興麗介紹,他們每天早晨4點將鼎拉走,每天18時至19時之間,將鼎拉到各個位置擺放好,供市民使用。因為用鼎燒紙的市民很多,一晚上就有一百多人,保潔工人會在夜間巡視,哪個鼎內灰滿了就馬上傾倒。“因為有了祭祀鼎,很多市民都集中到有鼎的區域燒紙,紙灰都在鼎裡,垃圾車直接拉走就行了,黑灰不四處亂飛,馬路上的黑圈也少了很多。”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