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7日訊 6日上午,市委書記林鐸到道外區對正在建設中的道外區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保護與更新項目進行調研。在聽取該項目二期建設和三期推進等相關情況匯報後,林鐸強調,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保護與更新項目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哈爾濱百年歷史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以人為本”解決民生問題,建設民生工程的迫切需要,要將二者有機結合,進一步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市領導石嘉興、魏偉參加調研。
作為哈爾濱市十大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既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群,也有富有濃郁傳統氣息的商業、餐飲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質文化資源。中華巴洛克保護與更新項目(二期)作為哈爾濱市“中興”戰略的重點工程,於2010年1月啟動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0%,預計8月底前全部竣工。
在中華巴洛克項目指揮部,林鐸向工作人員詳細了解了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項目的規劃、建設及承擔易地安置居民的項目———陶瓷小區的建設情況。在道外區南二、南三道街施工現場,林鐸仔細查看了街面鋪設的步道板及改造後的樓體與庭院後指出,要對街區內建築材料嚴格把關,對保護街區內樓體顏色進行風格上的統一。在南三道街上的冰雪繡藝術畫廊,林鐸對青年刺繡藝人王微將蘇繡傳統藝術加入冰雪元素的創新做法表示贊賞,鼓勵王微要辦好刺繡學校,多出精品,走向市場。隨後,林鐸一行還專門來到尚待改造的道外北三道街8號居民院,實地踏查仍在此居住的百姓生活環境。
林鐸在調研時指出,改造區域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組群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中西合璧”歷經百年而原貌延續,成為哈爾濱、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組群,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史料和研究價值,更承載記錄了哈爾濱興衰、榮辱的百年滄桑歷史。如何對歷史街區進行保護與利用,已成為各城市建設者們共同面臨的難題之一。幾年來,市住房局、道外區和各相關部門克服種種困難,對中華巴洛克項目(二期)進行了保護與更新,並且已取得較大進展,成績值得肯定,這不但為下一步的推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積累了項目成功實施的經驗。
林鐸強調,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更新與保護項目的實施,不僅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哈爾濱百年歷史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以人為本”解決民生問題,建設民生工程的迫切需要。由於歷史原因,保護街區內建築多年失修,院落破損嚴重,人口密度高,配套基礎設施落後、缺損嚴重,居民生活環境“髒亂差”。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可以極大地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及生存環境,為此,各相關部門要堅定信心,將保護歷史與改善人居形成合力,繼續加快推進該項目三期的實施與建設。
林鐸要求,為把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更新與保護項目打造成哈市嶄新、靚麗的“城市名片”,絕不能進行簡單的復制,要把項目的規劃與設計眼光放遠一點,在保護歷史街區文脈的同時,植入新的業態功能,以形成集商業、旅游、文化於一體的多功能核心區。為此,要由商務局等多部門組成專業隊伍,對該項目進行整體策劃與招商,更好地推動傳統商業和新興產業的有序轉換與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