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沙塵再襲哈爾濱空氣輕度污染 專家:建連續小片林防風沙
2012-04-09 08:50:0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左靚 高宏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9日訊 8日10時許,哈市市民張女士透過玻璃窗向外望去,天色陰沈沈的,還有些發黃,起初她還以為是陰天,當她打開窗戶纔發現,哈爾濱又遇到了沙塵天氣,本打算和朋友相約去逛街的她立即打消了出門的念頭。記者從省氣象臺了解到,受大風、降水偏少的影響,8日上午,哈市出現今春第二次揚沙浮塵天氣。

  【天氣】冰城再現沙塵天

  8日早晨,哈市出現了大風天氣,風中夾雜著沙塵,空氣中彌漫著塵土的氣息。

  10時許,記者在哈市道裡區防洪紀念塔附近看到,由於風力較大,很多女士都用絲巾遮住口鼻,有些市民戴起了墨鏡和口罩。

  兩個學生模樣的女孩從此經過,其中一人戴的帽子被大風刮起掉在地上,女孩急忙一腳踩住帽子避免它再被大風刮跑。女孩告訴記者,她和同學在出門的時候看到風比較大,本來覺得戴個帽子出門能擋擋風,但沒想到不僅不擋風反而更麻煩。另一個女孩用手擋著嘴對她說“別說話了,現在一張嘴滿嘴都是沙子。”

  在防洪紀念塔公交站臺,記者看到一位等公交車的女士從兜裡掏出一元錢准備坐車,卻沒有拿住,紙幣一下被風刮飛,她跑了兩步想把錢撿起來,但一元錢被風刮起吹到了馬路對面,由於馬路中央設有隔離帶,這位女士只能作罷。

  【影響】哈市空氣輕度污染

  記者從省氣象臺了解到,受冷空氣影響,8日早晨哈市出現了大風、揚沙、浮塵天氣。10時30分,哈市氣象臺發布了沙塵天氣預報。11時,黑龍江省氣象臺4月8日發布了大風藍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24小時內齊齊哈爾南部、綏化、大慶、哈爾濱、牡丹江地區可能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5-6級,陣風可達7級,個別地區可能伴有揚沙或浮塵。

  根據哈爾濱市環保局8日20:00至9日20:00空氣質量監測結果顯示,哈市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顆粒物,哈市各區9個監測點中,學府路、宏偉路、承德廣場、紅旗大街、和平路、商業大學等6處監測點顯示空氣污染指數達到輕微污染。

  【原因】大風、降水少惹沙塵

  本次大風、揚沙是哈市今年出現的第二次沙塵天氣。據省氣象專家介紹,由於我省地處北方,春季容易出現大風天氣,但出現揚沙天氣卻並非常見。我省出現的這種揚沙浮塵的原因主要是受上游科爾沁沙源及本地沙源的影響。

  據介紹,8日出現的揚沙天氣主要還是由本地沙源所引起。由於去冬今春我省降水較少,而3、4月份氣溫回昇也較為緩慢,雖然土地表面冰雪已經融化,但不能進行耕種,土壤會裸露在外,一旦大風經過,塵土、沙礫就會隨風而起,形成揚沙和浮塵天氣。

  據環保專家介紹,哈爾濱草原濕地沙化是哈市沙塵天逐漸增多的一個主要原因。上個世紀80年代,哈爾濱周邊有17萬畝草原濕地,由於近年來濫墾荒和自然災害導致的土地沙化,目前草原面積只剩10萬畝,減少了近一半。而哈市西北方向呼蘭縣至道外區萬寶草原已大面積沙化,西南方向雙城市與哈市接壤的地區出現了寬200米、長達4萬米的沙化帶,肇東市與哈市接壤的地區也出現了長達4萬米的沙化帶,加之東北方向民主鄉草原的嚴重沙化,使哈爾濱市兩邊的風口大門大敞四開。東北方民主鄉附近的沙化帶與西南方雙城附近的沙化帶形成一個完整的對流系統。如果風速較大,就會形成局部地區揚沙天氣,直接影響哈爾濱的空氣質量。

  【防病】城管灑水車降塵出門注意帶口罩

  由於風力和灰塵較大,城管灑水車開始上路灑水降塵。記者在紅旗大街、珠江路等處看到,城管灑水車緩緩通過,車行在灑過水的路面上,有下過雨後的感覺。記者從哈市城管部門獲悉,為了緩解風沙天氣對交通出行帶來的不利影響,香坊區、南崗區等多個區域分別派出了灑水車進行道路清塵。

  醫生提醒廣大市民,在風沙天氣中外出需要戴防塵口罩,不要張口呼吸,因為鼻毛可以阻攔一部分沙塵,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線。同時,沙塵所攜帶的細菌或刺激性物質,也會對眼睛產生刺激,引起眼睛發紅、乾澀、疼痛、流淚。如果不及時清理,而是用手揉眼睛,會引起結膜炎、角膜炎等眼病。近視患者盡量不要戴隱形眼鏡,因為沙塵一旦進入眼睛,容易附著在隱形眼鏡上,不容易清除,從而導致細菌滋生,誘發眼病。

  此外,交通部門提醒,由於能見度較差,車輛應減速緩行,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對策】園林專家:建連續小片林防風沙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專家聶紹荃表示,近兩年哈市春季沙塵天氣有抬頭的跡象,與近年來哈市大面積城區改造,樹木遭到不同程度損毀有一定關系。

  聶紹荃說,哈爾濱的風沙主要來自內蒙古沙地、俄羅斯平原、雙城大片沙地、江北沙場等地,如果哈爾濱城外和城內的樹木大面積成林,外來風沙會遇樹林而降低風速和減少灰塵,不會呈現出如今嚴重的黃沙滿天飛的景象。現在哈市周邊雖然樹木總體數量不少,但大多數都是樹齡較小的小樹,抵御風沙的能力極低。加之,近兩年中城區內大樹因路改工程大量被移走、建築工地沙土裸露等原因,種植距離較遠的新種小樹根本起不到降低風速和防沙塵的作用。他建議,在城區內建造小片林,並把街道上的行道、花園內的樹林、綠地上的小片林都連續在一起,所有綠化的空白點上都見縫插針地種樹,避免在大片空地上只種草不種樹。逐漸形成城區內的綠色防風帶,最終起到防風降沙的作用。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