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沈陽軍區雷鋒生前所在團政委王洪剛:讓雷鋒精神代代相傳
2012-04-09 22:26:1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9日訊 上個世紀60年代初,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走進我們這個有著光榮傳統的團隊,鑄就了生命的輝煌,樹起了一座精神的豐碑。50年來,我們團隊一代代官兵始終把雷鋒精神作為“傳家寶”,突出堅定理想信念學雷鋒,圍繞中心任務學雷鋒,面向社會服務人民學雷鋒,在與時俱進中使雷鋒精神融入官兵血脈,有力促進了部隊全面建設和官兵全面發展。團隊先後3次受到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通令表彰,12次榮立集體一、二、三等功,被社會各界親切譽為“雷鋒團”。

沈陽軍區雷鋒生前所在團政委王洪剛 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雷鋒精神突出彰顯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巨大價值,我們“雷鋒團”始終引導官兵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接力傳承弘揚。雷鋒是在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湧現出來的時代先鋒,是實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道德楷模,教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越來越煥發出引領時代風尚、推動建設改革、促進社會和諧的獨特魅力。雷鋒這個光輝典范雖然出在我們團,但他屬於全國人民,是我黨我軍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始終牢記黨的三代領導核心和胡主席的重托,帶著榮耀責任接力傳承,緊跟時代發展帶頭弘揚,使雷鋒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學雷鋒活動在全國如火如荼開展。我們牢固樹立學在前、當模范的責任意識,結合常年執行打山洞、建碼頭等重大國防施工任務,引導官兵像雷鋒那樣發揚革命精神,甘願吃大苦耐大勞,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我們適應形勢任務變化,在軍區部隊率先提出“市場經濟要發展,雷鋒精神要發揚”的口號,廣泛開展“崗位學雷鋒、帶頭樹新風”活動,引導官兵正確對待得與失、苦與樂、奉獻與索取,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著眼促進官兵全面發展,積極拓展學雷鋒內涵,大力倡導“既要做好人、也要做能人”,“既要比吃苦奉獻、也要比成績貢獻”,“既能在部隊裡建功、也能到社會上創業”,不斷把學雷鋒活動引向深入。

  50年來,我們團先後經歷了4次轉隸,6次搬遷。無論形勢怎麼變化,任務怎麼轉換,班子怎麼調整,始終堅持不懈學雷鋒。歷屆班子成員都叫響“我向雷鋒看齊、大家向我看齊”,“當好帶頭人、帶好後來人”。發現和培養了雷鋒的團政委韓萬金,在國家最困難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把積攢的全部家當2000塊錢毫無保留地交了特殊黨費,而當年1克黃金纔3塊錢。雷鋒犧牲後,他親自總結雷鋒的經驗事跡,籌辦雷鋒紀念館,向上級寫報告申請給雷鋒班命名。在宣傳雷鋒的時候,他要求一是一、二是二,不許虛誇,不許講假話,特別要求不准提自己的名字。1990年,在他去世18年後,《遼寧日報》纔發掘報道了他的事跡。人們都說:韓萬金是雷鋒的導師,他本身就是雷鋒一樣的人。正因為他有這樣的品格,纔能發現培養了雷鋒。我們歷任班子成員,都把老政委韓萬金當作學雷鋒的榜樣。先後有13任團長、10任政委被集團軍以上樹為先進領導乾部和學雷鋒典型,現任班子成員中有6人被評為學雷鋒標兵。回顧50年學雷鋒的歷程,我們感到,正是有了黨委盡責任、領導當標杆的鮮明導向,纔有力地帶動了一茬茬官兵人人學雷鋒、處處做雷鋒,使學雷鋒活動長盛不衰、歷久彌新。

  雷鋒精神集中體現了對黨無比忠誠的政治信念,我們“雷鋒團”始終教育官兵堅定不移愛黨信黨跟黨走。雷鋒把黨比作“母親”,把社會主義當作“命根子”,把毛主席著作看作“糧食”、“武器”和“方向盤”,寫了大量政治理論學習心得體會和眉批、日記。這種對黨無比忠誠的堅定信念,是雷鋒精神的核心和靈魂。我們緊緊抓住堅定理想信念這個根本開展學雷鋒活動,注重用黨的創新理論熔鑄忠誠之心,用黨的輝煌成就激發愛黨之情,用黨的惠民政策堅定報國之志,教育引導官兵像雷鋒那樣一心向著黨,做黨的忠誠戰士。2009年底,我們組織新兵參觀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成就展,教育官兵飲水思源、知恩報恩。當時,個別戰士私下議論,現在是誰有能耐誰發家,誰沒能耐誰受窮。而浙江籍戰士小鮑則說:“我家有錢,但錢是我爸憑本事掙的。”對此,我們特意了解了小鮑父親創業的詳細情況,還了解到他父親的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一度資金短缺、面臨倒閉,是黨的政策幫他度過了難關。我們把這個典型事例和雷鋒故事結合起來,組織開展“生活富裕靠什麼,感恩要感誰的恩”討論辨析,使官兵認識到,說到底是黨的好政策,讓千家萬戶過上了幸福生活。小鮑也把感恩之情化作工作的動力,樣樣往前趕,兩次獲得團嘉獎。去年底他復員臨上火車時,緊緊地攥著指導員的手說:“是雷鋒精神引領了我,我一定要努力回報社會!”正是因為有了這樣春風化雨般的工作,使廣大官兵自覺凝聚在黨的旗幟下,始終保持了部隊的純潔鞏固。

  雷鋒精神充分反映了革命軍人崇高的職業操守,我們“雷鋒團”始終激勵官兵積極自覺愛崗敬業愛軍精武。雷鋒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當戰士兩年多3次立功,就像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在平凡的崗位書寫了偉大的人生。我們堅持把本職工作作為學雷鋒的基本平臺,引導官兵立足崗位學雷鋒、創先爭優當精兵,人人爭做“破障能人”、“偽裝專家”、“修理大拿”,湧現出了一大批技術過硬的專業骨乾。築城連挖掘機手胡勇,能用挖掘機起啤酒瓶蓋、在電腦鍵盤上打字;修理連技工朱瑞,能在機床上切割雞蛋殼。2010年4月,他們的“絕活”在中央電視臺報道後,官兵精武強能的熱情更加高漲。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攻堅破障,是工兵部隊的核心任務。我們團堅持把學雷鋒融入軍事斗爭准備實踐,狠抓實戰化訓練,努力鍛造“平時能應急、戰時打得贏”的開路先鋒。在一次戰役演習前,軍區賦予我團研究破除水上陸上障礙任務。團裡經過集中攻關,拿出了一整套實在管用的方案。訓練中,有的同志就提出:用汽油設置火障、用炸藥實施爆破太危險了,很容易發生訓練事故甚至人員傷亡,能不能改用模擬手段。但團黨委認為,現在過不了危險關,戰場上就過不了生死關。我們9次合練,次次實裝實彈。演習中,官兵們面對長數百米、高幾十米的火海,從容應對,一舉破障成功,贏得了現場觀摩的上百名將校軍官的一致喝彩。近年來,團隊在集團軍以上組織的專業比武中28次奪得第一,圓滿完成總部和軍區賦予的11項重大軍事任務,3次被評為全軍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雷鋒精神生動詮釋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我們“雷鋒團”始終帶領官兵滿腔熱忱服務人民奉獻社會。雷鋒把服務人民當作最大的幸福,把幫助他人當作最大的快樂。這種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是他最感染人、最打動人的地方。50年來,我們堅持部隊走到哪裡,就把好事做到哪裡;執行任務到哪裡,就把愛心播撒到哪裡。大力倡導“走進雷鋒團我以雷鋒為榮,走出雷鋒團團隊以我為榮”,官兵在團內學雷鋒,出門講雷鋒,一生一世做雷鋒。我們常年開展捐資助學、扶貧幫困、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班子成員人人有幫扶對象,每個連隊都有幫扶聯系點,熱心援助殘疾兒童、孤寡老人、特困學生等群體。我們團作為19支國家專業救援力量之一,先後參與完成了98抗洪搶險、汶川抗震救災等36項急難險重任務。2005年8月,撫順地區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一座高壓電塔面臨被衝倒的危險。這條線路,是遼沈地區輸電大動脈,鐵塔一旦衝倒,將給人民生活和國家建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420多名官兵臨危受命,在滔滔洪水中搶運沙袋、人工打夯,連續奮戰11個小時,保住了高壓電塔。12根被鮮血染紅的拉繩和3個打夯用的築頭,被撫順市博物館永久珍藏。我們還把雷鋒精神帶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2004年赴利比裡亞維和期間,當地一座供水站突然發生了氯氣泄露事故,毒氣蔓延很快,周圍的樹木、雜草和動物被毒死了一片,上千居民慌忙逃離避難。生死關頭,我團官兵組成搶險分隊冒死突入染毒區,成功排險,當地居民歡呼雀躍。在維和的8個多月裡,我們搶修道路678公裡,架設橋涵21座,打通了4條重要乾線。凱旋時,駐地政府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並向我們贈送了一塊浮雕牌匾,上邊寫著:“中國雷鋒永恆”。

  50年來,我們在學雷鋒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常態化機制。堅持把雷鋒事跡當“團課”常講常新,把《學習雷鋒好榜樣》當“團歌”久唱不衰,把學雷鋒典型當“團寶”人人爭當。每年團黨委都專題分析學雷鋒形勢,每逢領袖題詞日、雷鋒犧牲日都組織開展紀念活動,每當新兵入營、新學員報到都組織參觀雷鋒紀念館、在雷鋒塑像前宣誓,形成了一支薪火代代傳、接力學雷鋒的骨乾隊伍,確保了學雷鋒活動持久深入開展。

  新形勢下,黨中央作出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重大決策,吹響了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的行動號角。我們“雷鋒團”官兵無比振奮,決心站在新的起點上,與全國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讓雷鋒精神永遠綻放絢爛的時代光彩!

責任編輯: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