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黑河4月10日訊 近年來,黑河市紀委圍繞“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主題,積極創新工作載體,探索能夠充分反映社情民意的新機制、新辦法,在全市64個社區建立了糾風社情民意聯系站,搭建了糾風護民新平臺,使糾風社情民意聯系站成為百姓反映訴求和黨委、政府聽民聲、知民情、匯民智、解民懮的重要渠道。
關注百姓呼聲實現社情民意聯系站“全覆蓋”
社情民意是各級政府職能和百姓生活的晴雨表、溫度計。為做好社情民意的收集工作,2008年8月,黑河市紀委設立了全市糾風社情民意聯系總站,在6個縣(市、區)紀委設立了聯系分站,並抓住社區是為居民提供最前端社會化服務的特點,在全市64個社區分別建立起社情民意聯系站。
全市各聯系站實行“點、線、面、卡”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工作。“點”就是在各社區聯系站設置固定的居民來訪接待點;“線”就是在各聯系站公布市、縣兩級糾風辦電話和全市糾風工作人員移動電話號碼以及“行風熱線”號碼,24小時受理群眾投訴;“面”就是由聯絡員將廣泛收集到的各類信息及時報告給聯系站、分站、總站,不積不壓;“卡”就是統一制作發放糾風社情民意聯系卡,多渠道受理群眾諮詢投訴。
與此同時,建立了以14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糾風社情民意聯席會議制度,依靠社區、面向社會組建了由815名社區工作人員和企業、新聞媒體、離退休人員組成的義務社情民意聯絡員隊伍,把黨和政府的服務延伸到對百姓生活的最前端。
各縣(市、區)糾風辦把街道和社區納入行風評議序列,對開展社情民意聯系站工作情況作為對街道、社區工作考核評議的一項內容。另一方面,黑河市紀委制定了《糾風社情民意聯系站解決問題督辦考核辦法》,將各部門辦理聯系站反映問題情況納入行風評議考核,年末進行綜合評定,形成了責任分解、責任考核、責任追究環環相扣的工作機制。
服務百姓生活解決難點熱點問題
“服務民生”一直是聯系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聯系員們的眼裡,群眾的事無小事。大到醫療、交通、物價等熱點問題,小到水、電、氣、暖等居家生活,社情民意聯系站的工作可謂細碎龐雜。
2011年4月,愛輝區福龍社區八委自管保險樓因春季房頂的雪融化,房頂開始漏水。該樓居民多數是低收入或年齡較大的弱勢群眾,無力支付維修資金。社區將情況反映給社情民意聯系站,聯系站協調市建設局為該樓免費維修了房頂,獲得了廣大居民的贊揚。
去年5月27日愛輝區某社區起火,5戶居民受損嚴重。火災無情人有情,社情民意聯系站積極協調民政部門為每戶受災居民申請了1000元應急救助資金及棉被、米、面、油等救急物資,並在社區愛心超市為受災居民提供衣服20餘件。
老人是聯系站關愛的重要群體。今年2月,北安市百盛社區的老人們格外高興。原來,在社情民意聯系站的幫助下,社區活動室向老年人開放,居住在該社區的300多老人有了自己的乒乓球室、麻將室、圖書閱覽室、橋牌室、活動室,老年文化生活得到豐富。
據不完全統計,自建站以來黑河市三級社情民意聯系站已受理並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涉及飲水、供熱、道路維修、舊房改造、社區衛生、物業以及政風行風建設等18個方面2592個問題。
鼓勵百姓監督構建信息傳遞的“綠色通道”
為做好宣傳政策上情下達、了解民意下情上達,黑河市紀委利用聯系站這一載體,構建起信息傳遞的“綠色通道”。建立糾風社情民意信息處理機制,規范了接收、整理、轉辦、辦理、辦結、反饋、總結、歸檔等操作流程和工作程序。每季度召開一次糾風社情民意聯席會議,建立《糾風社情民意報》,廣泛收集社情民意,促進政府和群眾之間的雙向互動。聯系站成立以來,共化解群眾因對政策法規規定理解不到位而准備集體上訪的事件27起。
為強化糾風社情民意聯系站的監督功能,黑河市紀委與新聞媒體合作,將聯系站工作與“行風熱線”、“行風視點”節目有機結合。通過與行風節目聯動,為群眾解決典型性問題120個。
同時,堅持四個“100%”和兩不結案的原則,即:群眾來訪100%接待、群眾投訴電話100%記錄、群眾舉報的問題100%受理、處理情況100%反饋和不解決問題不結案、群眾不滿意不結案,健全問題查辦、結果反饋、責任追究等制度,基本形成了責任分解、責任考核、責任追究環環相扣的工作機制。
黑河市紀委對反映上來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解決。針對群眾反映集中的棚戶區改造熱點難點問題,市紀委組織開展了以“關注民生、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好家園、加快棚戶區改造”為主題的現場辦公服務活動,14個部門現場解答、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98個。在水、電、氣、暖等13個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部門中,他們組織開展了以“便民服務、和諧社會”為主題的規范服務活動,促進服務行業端正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