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打造東北亞區域合作新平臺
2012-04-10 11:11:02 來源:佳木斯日報  作者:王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佳木斯4月10日訊 近年來,佳木斯市圍繞全省“八大經濟區”和“十項重點工程”建設,制定並實施“兩區兩帶一城”的發展戰略,大步實現自己的“開放夢”———發揮自身優勢,加快建設沿江開放帶,致力構建全新的“亞歐大陸橋”,打造東北亞區域合作新平臺。藍圖中描繪的“一帶”是佳木斯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黃金帶”,在新引擎的牽動下佳木斯市沿江開放的戰略目標更加清晰: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全力構建經貿通道,提昇園區載體功能,壯大外經貿主體,擴大對俄合作領域,優化和創新支橕政策,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

  架構對俄開放堅實骨架

  佳木斯市在水運方面優勢顯著,目前已建成千噸級泊位36個,口岸吞吐能力640萬噸;在建富錦東平港千噸級泊位3個,項目完成後可新增45萬噸吞吐能力;近期將新建同江東港江海聯運泊位20個,新增吞吐能力540萬噸。這些項目完成後佳木斯市水運吞吐能力將達到1225萬噸。同江———俄下列寧斯闊耶浮箱固冰通道年運輸能力達到50萬噸,使同江口岸基本上實現了四季通關。佳木斯到北京、上海、廣州、青島和哈爾濱等國內城市的空中航線已開通,國際空港也已通過國家驗收,開通了佳木斯———首爾直航班機,正在洽談開通對俄哈巴羅夫斯克航線事宜;同江中俄跨江鐵路大橋設計年過貨能力2100萬噸。2011年10月12日中俄總理第十六次會晤就盡快開工建設同江———下列寧斯闊耶鐵路大橋已簽署紀要,雙方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即將結束。至此,全市形成了集口岸、公路、鐵路、航空於一身,交通要素齊全的城市。

  通達的交通令佳木斯市與外界的距離更近了,合作與交流更頻繁了,為“黃金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支持與能量。

  對30戶外貿關聯度高的大型生產加工企業進行重點扶持,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幫助其做強做大。利用政策、資金引導市內其他具有國際市場開拓能力的企業逐步由內向型企業向外向型企業轉變……這是佳木斯市對外貿易的主要做法。目前,全市外經貿主體發展到613戶,超過了2006年至2010年以來5年新增外經貿主體數的總和。全年有進出口實績企業達到214戶,進出口額超億美元企業8戶,超千萬美元企業54戶,2011年外貿進出口額完成36.52億美元,同比增長19.64%,進出口額位居全省第三。在海關總署依據城市外貿水平競爭力、結構競爭力、效益競爭力、發展競爭力、潛力競爭力等5大指標評選的2010至2011年中國外貿100強城市中,佳木斯市以70.9分的綜合成績排名全國第36位,位列全省第一。

  園區基地聚集核心競爭力

  圍繞沿江開放帶建設,佳木斯市規劃、建設了一批具有現代發展理念和先進經營模式,能夠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及為外貿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橕的園區,其中省級和享受省級待遇的園區目前有7個。經濟開發區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工業園區,其中的農機產業園被列為全省重點特色產業園區,是黑龍江省兩大重點農機園之一;同江開發區圍繞同江中俄跨江鐵路大橋建設,重點發展木材加工、建材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三大產業,目前入區企業101戶,完成投資5.8億元。形成年加工木材100萬立方米、水泥60萬噸的生產能力,年實現產值8.6億元,實現利稅1.55億元;富錦工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5億元,被批准為享受省級開發區優惠政策的工業示范基地和省級綠色食品產業園;同江龍興廣發下列寧斯闊耶木材加工園區是重點境外加工園區,設計年加工能力60萬立方米,目前已開始試生產;比羅比詹中俄現代農業機械裝備貿易展銷中心總投資2000萬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初步投入使用;在俄境外農業生產基地面積已達到113.4萬畝,2011年糧食產量21.7萬噸。年產各類畜禽1萬頭(只),生豬存欄5000多頭,實現收入6500萬美元。

  用品牌叩開世界大門

  從2010年首屆中俄農機展一炮打響到第二屆、第三屆展會層次、規模上的重大突破。吸引了來自日本、美國、加拿大、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家的近千名政府官員及客商以及國內25個省、市、自治區的中外客商、農機生產企業、參展商、經銷商、農機合作社及有關人士10萬多人參會,擴大了展會的國際影響力。中俄(佳木斯)農機展洽會已被中俄經貿合作分委會第13次會議確定為重點關注和支持的中俄機電領域合作項目。黑龍江省政府也將舉辦好中俄農機展列為2011年省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工作,並將中俄(佳木斯)農機展與哈洽會、東寧機電展一同確定為黑龍江三大機電展會進行重點推進。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