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外地茶商組團來哈 冰城茶經濟持續昇溫
2012-04-11 10:04:15 來源:生活報  作者:唐文穩 孫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在道裡區的一家茶樓裡正在品茶的客人和茶官
茶商劉新峰正在給顧客分裝茶葉

  生活報4月11日訊 由最初的哈市道外區零散分布的街邊店,到信恆、大發、南極“三足鼎立”。近兩年,冰城茶經濟迅猛昇溫,並成為吉林、遼寧、內蒙古等茶商進貨的根據地,冰城漸漸崛起的茶葉商圈攪動著近百億的經濟鏈條。

  四十平方米茶鋪一年賣茶三百萬

  劉新峰今年33歲,是福建茶商,在哈做茶葉生意已有5年。“我的店在南極茶城裡無論是規模還是銷量,都屬中上等水平。去年,我這個40餘平方米的小店,茶葉銷售額達300萬元!”劉新峰笑著對記者說。

  “沒來哈爾濱之前,我在北京賣了好幾年茶葉,後來我發現不少老顧客都是哈爾濱人,他們有的還勸我去哈爾濱賣吧,那兒的人現在越來越認茶了。”劉新峰說,隨後他便考察了東北的幾個市場,最後決定將哈爾濱作為自己的根據地。“哈爾濱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一些本地人都不太知道的偏僻街路,我都能說出它們的名字。我打算今年在這兒買房,准備紮根冰城啦!”劉新峰高興地說,“現在看來,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從東北這片地域來看,還是哈爾濱的市場最大。”

  茶葉商圈在哈漸成氣候

  在哈市做茶葉生意10餘年的福建茶商傅永康,談起哈爾濱茶葉市場的變化就滔滔不絕,他說他10幾年前不顧家人的勸阻,只身來到哈爾濱做茶葉生意,當時的哈爾濱人“不認茶,賣的少買的更少,一個大搪瓷缸子裡面放點廉價茉莉花就能喝上一天”。那時哈市的茶葉市場,只是在道外區南極街附近零散地分布著幾個經營茶葉的門店。隨著越來越多的茶商進駐,漸漸形成了一條以門市為主的茶葉街區,但規模有限。

  據傅永康回憶,他剛來哈爾濱賣茶葉時,顧客多為高級知識分子和官員。隨著經濟發展和茶文化的普及,哈爾濱市民對茶葉的需求日漸增多,茶葉市場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不到5年時間,位於南崗區的信恆國際茶城、道裡區大發茶城、道外區南極茶城三大茶葉市場相繼崛起,在哈市城區形成了以茶葉為中心的三大商圈。“遇上新茶上市或逢年過節之時,各大茶城門口一片車水馬龍,茶城內人聲鼎沸,讓人無法想象就在幾年前,哈爾濱人對茶葉的認知還停留在五元錢一大袋的茉莉花茶上。現在的哈爾濱人,逛一逛茶城、比一比茶葉、品一品茶香已成為一種流行的休閑方式。”

  閩皖浙三大茶商組團來哈

  據黑龍江茶流通協會會長陳勝介紹,在哈市從事茶葉生意的有85%來自福建、安徽和浙江等三大產茶大省,其中又以福建人數量最多。在位於道外區的南極茶城裡,記者了解到,這裡百分之七八十的商戶來自福建,他們有的是親戚朋友介紹來哈從事茶葉生意的;有的是敏銳地發現了哈爾濱這座城市對茶葉消費的無限潛力,孤身來哈打拼的。

  在南極茶城裡,記者見到了80後魏朝華,他是在哈爾濱做了近6年茶葉生意的福建人。據他介紹,他家族裡有好幾位長輩已經在哈爾濱做茶葉生意快20年了,他們親眼見證了這座城市對茶葉需求的上昇過程。面對“在哈爾濱賣茶葉與別的城市相比有什麼不同”的問題,魏朝華表示,由於歷史原因,跟南方的城市相比,哈爾濱的茶葉消費還略遜一籌,“但這幾年已在大步提昇,甚至超過了我們的預想。”

  “越來越多的哈爾濱人認可茶葉、茶文化,讓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南方茶商很高興,但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哈爾濱茶葉市場這塊大肥肉引來眾多外地茶商。”魏朝華說,這讓他們這些早早駐紮在哈爾濱的茶商們感到壓力很大。去年,浙江省近百個茶商組成“綠茶軍團”亮相哈洽會,成為當時一大亮點。

  “競爭越來越激烈,也從側面說明這座城市對茶葉的需求量很大,這個行業還有很大的潛力。”南極茶城裡另一位福建茶商陳琳明信心滿滿地說。

  茶葉牽動百億經濟鏈

  據黑龍江省茶流通協會會長陳勝介紹,2010年哈市的茶葉市場調查顯示,僅鐵觀音這一年就賣出了6000多噸,按照每斤均價300元計算,鐵觀音的銷售額就達到了接近40億元。“這還僅僅是兩年前的數據,近兩年,冰城人對茶葉的消費只增不少,這個數字只是保守估計。”據陳勝介紹,鐵觀音是普通大眾最喜愛的茶葉品種,銷量最大,約佔整個茶葉市場的一半份額。照此計算,其他茶葉品種加上鐵觀音的銷量,再加上茶具、茶文化的衍生產品以及茶樓、會館經營創造的價值,茶葉在哈市帶動的經濟鏈已接近百億元。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