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能人『老林』的幸福人生——記呼蘭大用現代農業合作社理事長林永明
2012-04-13 16:57:22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 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3日訊 (記者 侯巍) 走進呼蘭區大用鎮沈八村,綠色有機雜糧食品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大牌子,醒目地矗立在陽光裡。“沈八村能有今天,多虧有‘老林’這樣的能人。他不僅帶領本村的老百姓發家致富,臨近幾個鄉鎮的百姓也有很大受益。”大用鎮黨委書記張雷對林永明贊不絕口。

  “土地倒包”讓農機派上用場

  2003年,為發展大型農業機械化的新路子,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綜合能力,省政府投資1800萬元在克山、海倫、呼蘭、富錦4個縣(市)18個村建設農機作業合作社試點。大用鎮沈八村幸運的成為試點之一。林永明看准了這個機會,在省政府投入100萬元的基礎上,和幾個農機大戶又千方百計地籌措資金81萬元挑起了頭。”合作社成立之初,由於農民每戶土地只有幾條壟,大型機械無法連片作業,農機作業空負荷運轉過多,作業成本高,入不抵出,農機合作社根本就無法正常運轉。幾個合作伙伴很快就沒了勁兒。為了改變現狀,林永明想到了“土地倒包”。秋收下來,確保一畝地給老百姓400元,這比老百姓自己種地要合算得多,而且,老百姓也可以省下時間去外地打工。經過林永明好歹勸說、終於承包下了1500畝地,拖拉機可以連片作業了。這一年,糧食大豐收,林永明按照當初的規定把錢如數付給了老百姓。

  發揮農機合作社優勢造福百姓

  如何把土地“變大”,讓老百姓真正嘗到加入農機合作社的甜頭,腰包都鼓起來,林永明下定了決心,“發展集中連片經營的現代農業,讓‘土地倒包’更加規模化、規范化、科學化,老百姓纔信得過,纔會把土地放心的交給你,纔會在彼此的信任中實現雙贏。”

  “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租賃經營和訂單生產三種流轉形式進行規模經營。農民的承包地以資本的形式進入到農業產業化體系,保底收益已經高於自己經營的收益,還不失增值收益,實現了轉包土地的農民不失權、不失業、不失利。”區農業局黨委書記孫志國很支持林永明。

  2006年,大用農機合作社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5000畝,其中承包農民土地3000畝,實行訂單農業2000畝。2007年,合作社吸引了周邊4個鄉鎮9個村575戶農民1.5萬畝土地實行規模化經營。2008年,合作社實現土地規模經營2.5萬畝,帶動農戶930餘戶,其中合作社自主經營5000畝,訂單農業發展到2萬畝。經過幾年的發展,大用農機合作社日益壯大,僅與農機化相關的固定資產就達810萬元,擁有大型農機94臺(套),入社農民累計增收1323萬元,人均收入8200元。在經營土地的同時,林永明還為鄉親們開闢了多條增收渠道。股東中有勞動力260人,他結合產業布局和個人特長,最大限度地優化勞動力資源,除少數種田大戶、養豬能手從事種田、養豬外,其他成員都脫離了農業生產,在合作社下屬的種子研究所、生物有機肥廠、酒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事管理和務工,常年務工人員收入可達8000元。此外,合作社還僱傭周邊村屯農民340人,帶動了一方農民離土創業。


  科技支橕讓鄉親們獲益

  2009年,林永明受政府的委托,兼任合作社所在地沈八村新農村建設負責人。林永明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不能再做大農戶,擺脫‘靠天吃飯’的固有束縛,建立自己的品牌,強大科技支橕力,走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的現代農業道路,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纔會熱氣騰騰,我的鄉親們纔會生活得更富足。”林永明先後與中國科學院農業生態研究所、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省土肥管理站、省農機總站、市農科院以及區農技推廣中心等單位建立了技術依托關系,成立了以博士生導師、研究員、高級農藝師和農機工程師為主體的專家顧問團隊,直接為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決策、項目論證開發提供服務和指導。

  “2005年以前,全社糧食都是原糧銷售,沒有附加值,跟市場不搭邊,賣多賣少看年景。從2006年起,開始開發以玉米碴為主的系列雜糧產品,注冊了“禾下土”商標,獲得了國家AA級綠色食品認證,2007年又獲得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超市進入資格。每噸的出廠價格達到8000元,原糧通過深加工每畝增值600元,是賣原糧收入的兩倍。你說老百姓能不高興麼!”林永明很自豪,“我們還在北京、上海、南昌等地設立了5個辦事處,建立了專業營銷隊伍,這些營銷人員都是村裡有膽有識的年輕人,得培養鍛煉他們,這以後他們還得出大力呢!”

  和鄉親們共同享受幸福成果

  富了,還要幸福。林永明和村委會班子成員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村資源,合力發展農村經濟、合力建設基礎設施、合力興辦公益事業,走出了一條“以社帶村,以村促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新農村建設新路子。合作社先後投入950多萬元,硬化道路、修建排水溝,興辦自來水工程,安裝太陽能路燈,建設“五保家園”,闢建5000平方米的休閑健身廣場、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村莊面貌發生了巨變,2010年,沈八村被確定為全省新農村建設重點示范村。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