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舉行最大規模海葬活動 首次試行代撒骨灰業務
2012-04-15 16:17:47 來源:東北網  作者: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工作人員代裝骨灰。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東北網4月15日訊 (記者 印蕾)2012年4月14日,大連,天氣晴。溫暖的陽光灑在海面上,在鮮花、海鷗和音樂的陪伴下,34位逝者的骨灰被緩緩撒入大海。這是哈爾濱市民政局在大連市第八次舉行海葬活動,也是該市自2009年開展海葬業務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海葬活動,並首次試行開展了海葬代辦業務。

  代撒骨灰首次試行或將常態化

  市殯葬事務管理所工作人員介紹說,在第七次海葬活動結束後,殯葬服務熱線963913接到市民王令儀老人的諮詢電話,因為王老夫妻兩人都已年過八旬,身體不好,十分希望殯葬部門工作人員能代為幫助他們將母親的骨灰撒向大海,以了卻老人的心願。

逝者家屬送別親人。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經過殯葬部門認真籌備,王令儀老人准備好必備的證明材料後,與殯葬管理部門簽訂了辦理代撒骨灰業務的代理協議。協議達成後,交納基本骨灰撒海費用。工作人員又專程陪同老人前往哈平路殯儀館將逝者骨灰取出帶往大連。

  王令儀老人母親的骨灰撒海過程同時被工作人員用照相機和攝像機全程記錄,影像資料將反饋給老人。

  市殯葬事務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根據市民需求,他們將細化工作服務細節,在明年清明前後正式推出骨灰代撒業務。

工作人員代撒骨灰。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人數增加折射思想觀念開放

  參加此次海葬活動的人數創歷次活動之最,參與人員還首次擴大到哈爾濱市外,來自齊齊哈爾和綏化市的兩戶家庭也參與了海葬活動。齊齊哈爾碾子山區的劉春雷和父親一起來到大連送別母親。劉春雷表示,生前母親特別叮囑自己將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這樣既文明也為國家節省土地資源,同時也不想給獨生子女增添更多的負擔。參加了本次海葬活動後,感到清潔明淨的海葬儀式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洗禮。

  哈爾濱市民張銳是特地從加拿大回國參加本次海葬活動的。張銳在聯合國環境署工作,專門從事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張銳告訴記者,大連的海是母親唯一見過的大海,母親因為愛女兒而熱愛這片大海。自己在2003年離開家鄉去聯合國工作之後,就沒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張銳說,為了長眠在藍色海洋裡的母親,也為了地球這個人類共有的家園,她會更加努力的工作。

  哈爾濱市海葬活動負責人楊紅偉告訴記者,雖然在傳統觀念中講究讓先人“入土為安”,因此很多市民還不能接受海葬,也比較避諱這一話題。但目前為止,哈爾濱已經成功舉辦了八次海葬活動,已有127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220名市民到大連為親人送行,他們的選擇折射出的是百姓對待殯葬事物觀念的變得更加開放。

  擬建紀念碑留存海葬文化

  近年來,越來越少的墓地資源和高昂的墓地價格迫使人們轉變觀念,哈爾濱市開始嘗試多種形式的殯葬方式改革,如樹葬、海葬、花壇葬、壁葬、草坪葬、塔葬等等。海葬作為環保、生態的綠色殯葬方式越來為人們所接受。記者從民政部門獲悉,今後哈爾濱市將根據報名骨灰撒海的人數,適時組織撒海活動,不僅限於每年清明節前後兩次,骨灰拋撒地點也不僅限於大連市。殯葬管理部門還將積極推進政府部門建設骨灰撒海紀念碑的進程,以此留存海葬文化,為越來越多選擇海葬的市民保留一份精神財富。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