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市60歲以上老人達35萬 『銀發經濟』成待開發富礦
2012-04-16 08:24:04 來源:東北網-大慶日報  作者:戴小民 吳爽 朱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6日訊 4月13日,記者從市民政局社區辦和老齡辦了解到,目前全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35.52萬,佔全市總人口的11.96%,大慶已經進入老齡社會。在這個數量龐大的老齡群體中隱藏著多大的商機?記者日前專門走訪了相關部門和各個商業機構,了解大慶“銀發經濟”的發展情況。

  每8個大慶人中就有1個老人

  4月10日,家住讓胡路九區的李月蘭在兒女親朋的祝福聲中,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六十大壽,她也正式成為老年人中的一員。

  記者從市民政局社區辦和老齡辦了解到,目前全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35.52萬,佔全市總人口的11.96%,也就是說,每8個大慶人中,就有一個是60歲以上的老人。其中,城區老人佔49.74%,農村老人佔50.26%。而50?59歲的人口共計36.36萬人,這意味著,到2020年,預計我市老年人將達到60萬,老年人口比率將達25%左右。

  老人感嘆“有錢花不出”

  年輕那會兒,張阿姨就是個愛美的人,抱上孫子後,這習慣依然未改。可張阿姨發現,商場裡適合自己穿的服裝少得可憐。許多衣服款式多少年都不變,千篇一律的寬松肥大式,穿上去顯得十分臃腫。“誰說老年人就不愛美!可市場上為老年人准備的衣服寥寥無幾,想買件可心的衣服實在不容易,有錢花不出啊!”張阿姨無奈地說。

  從讓胡路區到薩爾圖區,我市沒有一家針對老年人開辦的綜合商場。而記者走訪的十幾家大型商場中,也只有兩家設有“老年服裝”專櫃。在數碼商場,也沒有老人使用的電腦和手機專櫃。

  老年人消費比較多的奶粉、核桃乳、燕麥等營養食品,也不像嬰兒食品那樣有專有展櫃,而是混雜在同類產品區域中,要想購買,消費者得彎下腰從中尋找。

  大慶市老年用品單一匱乏

  65歲的李阿姨,心靈手巧,會一手好針線活。可就在前幾天,准備為即將滿月的小孫女做小夾襖時,她卻發現,針怎麼都紉不上了。她記得在電視裡看到過有老人用的穿針器,可跑遍了我市的各大商場,卻都沒有賣。李阿姨很郁悶:“除了保健品還是保健品,老人用品的種類咋就不能多一些?”

  老年用品市場除了保健品“一枝獨秀”外,其他產品相對匱乏。

  除了衣服和保健品外,老年用品還包括保健首飾、假發、假牙衝洗器、按摩器、保健腰帶、足底按摩鞋、老人床墊、輪椅、坐便器、拐杖、放大鏡、老花鏡、助聽器、睡眠儀、舞蹈道具等幾百種,需求空間也都非常大。

  業內人士分析說,當前,我國老年用品面臨著市場匱乏以及消費需求脫節的窘境。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與老年人相關產業的廣闊性。

  老年用品為何如此稀缺

  薩爾圖區老年學學會會長高友誼分析稱,老年用品市場供不應求,其原因在於,大部分經營者認為老年人生活節儉,捨不得花錢,稍微貴一點的服裝就賣不動。

  另外,很多老年生活用品又是耐用品,像拐杖、輪椅等,買一次能用一輩子。因為利潤空間小,很少經營者會選擇經營老年人用品,導致老年人用品很難買到。

  “銀發經濟”成待開發富礦

  今年過年的時候,市民吳先生給父母購買了一臺1萬多元的多功能健身設備。吳先生告訴記者:“現在生活條件都好了,只要有助於老人身體健康,多花點錢也是值得的。”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老年用品的購買者大多是老人的子女或親人,他們比老年人捨得花錢。而老年人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變化和提昇。

  就像72歲的楊維蘭所說:“我們也要有品質地生活”。楊奶奶的子女都在國外,她現在住在大慶市福利院,她告訴記者:“‘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已經是老皇歷了。我們老年人也捨得花錢改善生活了,由居家養老到住養老院,由在家聚會到在飯館聚會,由打麻將、下象棋到出外旅游,老年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高友誼表示,35.52萬老人,這巨大數字的背後,是老年人不斷增加的衣食住行、生活照料、健康醫療、旅游娛樂、養老送終等需求,它涉及到各個方面、各行各業。據了解,一位老年人一年的消費約為4000元,按此計算,我市老齡產業有著十幾億元的大蛋糕。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銀發產業”的市場份額將越來越大。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