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壯美北大荒 最美紅旗嶺
2012-04-19 10:57:5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郝亞萍 閆守政 劉立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花園式住宅小區
五花山下城鎮美景
紅旗嶺農場千鳥湖風景區濕地觀鳥臺
紅旗嶺農場標志性建築——紅塔
青山環抱紅旗嶺

  黑龍江日報4月19日訊  坐擁完達山脈、棲居撓力河畔,紅旗嶺農場經過“留住青山真本色,長使大地生金銀”的不懈努力,走上了一條“珍愛家園,百業興旺;珍愛山水,幸福永伴”的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1年實現生產總值7.5億元,同比增長22%;糧食總產17萬噸,人均純收入2.45萬元。以“文化紅旗嶺、生態紅旗嶺、綠色紅旗嶺、富裕紅旗嶺、和諧紅旗嶺”的城鎮品牌,展現著她的風采、詮釋著她的幸福。

  綠色氧吧紅旗嶺

  2010年,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在走進紅旗嶺時被深深地震撼了。面對著美麗清新的紅旗嶺,他興奮地說:“這裡的生命力太強大了,一草一木都生金,呼吸一口空氣也能生出二兩銀哪!”

  鑲嵌在完達山北麓的這顆珍珠,被大自然賦予了典型奇特的山水地貌特征,群峰競秀,碧水靈動。農場場部,群山環立;場部外圍,三河繞城; 30萬畝濕地古朴靜謐,13萬畝森林幽靜神奇。紅旗嶺擁有黃菠蘿、核桃楸、水曲柳紅松、雲杉、樟子松等名貴樹種,紫貂、貉、馬鹿以及五味子、黑蜂蜜、刺五加、人參、黨參、平貝等大量的珍貴中草藥,以及木耳、猴頭、蘑菇等菌類蕨類植物,狗魚、鯰魚、鯽魚等水產物種,是發展“森林養生”、“中藥養生”、“綠色養生食品”的風水寶地。2009年8月20日,農場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國百姓益壽健康促進公益活動組委會”就生態療養基地建設、旅游戰略合作分別與農場舉行了簽約儀式,農場生態養生產業正式起步。

  “綠色氧吧”不僅來自天賜地賞,還來自人文的科學管護。近年來,紅旗嶺人本著“最大限度保護和利用原生自然景觀”的原則和“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摒棄了通常建造工程大量填挖土石、改換原有地形等嚴重破壞自然生態的做法,構建了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低密度、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態社區。同時本著“造一房、綠一點;建一區、綠一片;築一路、綠一線”的總體思路,造林建綠23081畝,形成了以道路綠化為骨架,公園、游園、廣場均勻分布,綠化布局合理、生態健全、功能完善、景觀優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鎮綠地系統,綠化覆蓋率達40% ;“引河建湖”上百畝,改造了城區內山水衝刷溝、荒邊野角等城鎮瑕疵;退耕還濕60000餘畝、兩荒還林3600畝,進一步淨化了空氣,優化了環境,提高了宜居指數。

  文化長廊紅旗嶺

  “如此偏遠的農場,卻具有如此濃厚的文化氣息,真的出人意料啊!”這是2010年 8月19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勞模修養部總經理劉志雲在紅旗嶺農場調研時發出的由衷感嘆。

  沿著歷史的經絡,在這裡可探尋滿清先祖肅慎人的足跡、赫哲族人生產生活的遺韻,還有距今7000餘年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氣息。沿著紅色的追憶,這裡又是具有濃厚抗聯、剿匪、墾荒文化的英雄故裡,是王震將軍視察、生活過的地方,是話劇、電影《北大荒人》、《英雄戰勝北大荒》的主人公原型、名震墾區的“潛水掛鉤”英雄任增學戰斗一生的地方,也是眾多文化名人走向世界的起點。

  “紅塔”、“將軍亭”、“愛心亭”等景點承載著紅旗嶺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每年可迎來數萬人游覽參觀,成為紅旗嶺招攬天下客的一張張亮麗名片。


  紅旗嶺的文化之魅力,還體現在你目光所及的每一處:這裡沒有呆板的規矩、沒有刻意的方圓,一片片精致特色樓群,皆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依山就勢、順勢而行。所有的綠地也都依地貌而種、順地勢而生。還有那隨處可見的倚山而立、沿路而行、逢樓而依、佇水而羞的依依垂柳,使整個城區呈現出半城樓房半城樹的生態園林特色。體現出紅旗嶺人“不毀一山一林、不動一草一樹、不改一坡一勢”的城鎮建設理念和“顯山、露水、見林、隨形”的城鎮建設特色。

  近年來,紅旗嶺人堅持“塑造精品、彰顯特色”的建築原則,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建設目標,把每一個建築、每一條路、每一棵花草樹木都打造成融合農場歷史文化、適應農場區位特征以及生態發展理念的藝術精品,彰顯了與眾不同的“生態化、現代化和個性化”城鎮建築文化魅力。

  在打造“南湖美景”和“千鳥湖風情閣”上,紅旗嶺人分別考察了杭州的西湖、江蘇的玄武湖、揚州的瘦西湖,在建築手法上實現了南國園林風格與北方自然景觀的巧妙結合,較之北山公園的肅穆、紅旗渠首的磅礡、千鳥湖觀景臺的大氣,更平添了雅致和靈氣。

  和諧家園紅旗嶺

  2011年8月,黑龍江農墾總局黨建及社會管理推進會在紅旗嶺農場召開,農場黨建及社會管理工作成為墾區楷模。

  紅旗嶺農場黨委以加強黨的建設、深入爭先創優為契機,以實現社會管理全覆蓋、管理效能最大化為目標,積極搶佔網絡宣傳制高點,形成了以“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全員化”方式,構建“溝通、服務、監督、創優”四平臺,最終實現“黨委與民生、乾部與基層、黨員與群眾、黨組與家庭、服務與需要”五個零距離目標的“445”網格化社會管理新模式,實現了服務管理的全面化、多元化、優質化,解決了過去各服務主體少於溝通、單方作戰、資金重復投入等問題,延長了服務鏈條,消除了服務“盲區”,填補了管理“斷層”。

  通過開展“三聯、三帶、三創”(三聯:社區聯系轄區單位黨組織、社區黨組織聯系社區全體黨員、社區黨員聯系居民群眾;三帶:帶動參與社區建設、帶頭投身社區建設、帶領抓好社區建設;三創:創建文明社區、創建平安社區、創建滿意社區)載體活動,增進了黨組織、黨員、群眾之間的聯系、溝通、融合和共富,提高了群眾的滿意率。通過開展新市民“學會做文明人、學會城市生活、學會現代學習法”三大教育培訓工程,提昇了居民素質,營造了紅旗嶺文明友善的人文環境、高效誠信的服務環境、和諧宜人的生活環境和全民融入的文化環境。

  據了解,2011年,農場舉辦新市民各種培訓班8期,參訓人數達上萬人次;通過文明創建活動,誕生和諧家庭近百戶,其中有3戶被分局評為和諧家庭,2戶被總局評選為綠色家庭;創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各級文明單位12個、省級文明建設示范點1個;通過“共同致富”活動,17名黨員獲得“勤勞致富特等模范獎”、26名黨員獲“勤勞致富勵志獎”;組織開展各種文體活動20餘次,免費送電影下基層300餘場,培養業餘文藝團隊2支,文藝骨乾百餘名。

  現代科學的管理服務機制、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眾的整體素質,也遞增了紅旗嶺的城鎮文明指數:不知不覺間,“愛心超市”、“義工聯合會”、“流動兒童學校”以及各種愛心團體,宛如一縷縷春風,把溫暖和關愛傳遞到城鎮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走進紅旗嶺的人,都領略到了那撲面而來的“讓誠信變成風尚、讓學習成為需求、讓愛心形成合力”的文明和諧之風。

  幸福城鎮紅旗嶺

  2010年8月13日,國家農業部副部長牛盾在調研、參觀了紅旗嶺後,高度評價這裡是“城市的濃縮”、“幸福的家園”。 

  近兩年,紅旗嶺農場依托山水生態資源,以打造獨具北方生態園林特色的“一區四城”(一區:建成國家級休閑養生度假區,四城:建成中國北方生態最佳、環境最美的旅游城、園林城、文化城、衛生城)為目標,建設住宅總面積17.6萬平方米,改造修建供水、排水、供熱管網19700延長米,人均住宅面積30平方米,場部新栽綠化樹21.7萬株,新種綠地3萬多平方米。新建2處公園,2萬平方米健身廣場。新安路燈100餘盞,新修水泥路143公裡。實現了城鎮化率70%,城鎮綠色率38%,場部集中供熱率95%,城鎮道路硬化率100% 。2011年,農場又以打造“全國最佳人居環境第一城”為目標,以全力提高人們居住水准為根本,對城區內尚有的1189戶平房進行了征收拆遷,使農場場部成為目前墾區第一個“無平房”中心城鎮。

  與此同時,農場城鎮實現了新型養老保險、農保制度的全覆蓋。建立了人纔集聚、設施完備的全方位、多元化醫療服務體系,實現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項保險的100%參保率,完成了應支付各項待遇的100%兌現。

  紅旗嶺人的幸福不僅體現在“居住在現代化城鎮裡”,還體現在“耕作在廣袤的田野上”。近年來,紅旗嶺人揚長避短、因利勢導,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綠色農業,為自己和子孫後代鋪就了一條資源合理開發、持續利用、協調發展的“富裕之路”。

  實現了22萬畝水稻全部河水灌溉,12萬畝實現國家及歐盟有機認證;農場15家民營米業年加工能力30萬噸,“五星湖”牌大米名揚中外; 發展林下參、五味子、地栽木耳等林下經濟,黑蜂、林下雞、山豬等立體生態養殖,狐貉等特色養殖以及燒炭、木材加工等經濟項目;出產了以稻米加工、綠色野生產品加工、畜禽加工、水產品加工、果蔬加工為主的“黑蜂”、“五味子”及“五星湖”、“七爾沁”大米等品牌產品;發展了“皇冠蛋糕”、“水上漂湯圓”等一批民間綠色有機食品作坊,其中“水上漂湯圓”現已銷售到東南沿海一帶,年可生產2000餘噸。打造了“邊陲第一村、特色農業區、千鳥湖樂園、撓力河濕地、北山公園、明月山莊(即南湖)、紅旗渠瀑布”七點一線生態旅游產業。

  城市名片  

  紅興隆管理局紅旗嶺農場土地總面積63.6萬畝,其中耕地27.5萬畝、森林13萬畝、濕地30萬畝、草原5萬畝、水面3萬畝。農場場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七點一線旅游景區已成為人們旅游度假最向往的地方。

  農業主要種植22萬畝綠色水稻、2萬畝高效作物五味子,林業重點種植林下參,工業知名產品有五星湖綠色有機大米、水上漂湯圓、皇冠月餅,暢銷全國各地,出口俄羅斯。

  南湖北塔、東城西園獨特小城鎮建設格局,展示出紅旗嶺農場奇特的山水風光,已成為墾區邊陲一顆閃亮的明珠。近年來,農場先後被評為“墾區生態庭園經濟示范場”、“墾區文化工作先進地區”、“墾區黨風廉政建設先進集體”、“全國綠化先進單位”、“省級優美城鎮”、“十佳宜居農墾城”等,農場境內濕地獲“中國最美濕地”桂冠。

  決策者聲音

  堅持“以人為本、以環境為中心、以科技為先導、以規劃為依據、以制度為動力、以功能培育為基礎”的原則,規劃上要突出城鎮地域特色,開發上要結合生態保護工程,風格上要以彰顯文化為主,產業上要以發展優勢為先,形成具有紅旗嶺特色的“以水為載體的山、水、田、城共生共融”的空間發展模式和“資源節約、環境優良、經濟高效、區域協調、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城鎮發展新格局,協調推進農場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旅游產業化建設。把紅旗嶺農場建設成 “國家級最美城鎮”、“全國最佳人居環境第一城”。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