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市失地農民積極創業 自建『城市綜合體』
2012-04-20 08:57:4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柏凡露 秦嶺 徐建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0日訊 隨著城市化進程,哈爾濱市近郊農民的身份及土地,在推土機和打樁機的轟鳴聲中逐漸消失。廣大失地農民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引導、扶持下,積極創業就業,融入城市生活,走上新的發展道路。

  四千農民自建“城市綜合體”

  南崗區王崗鎮紅星村一直是我市特菜生產專業村,因哈西客站建設需要,該村土地全部被征收。面對數目可觀的征地補償款,南崗區組織紅星村黨支部黨員在全村1830戶4000餘名村民中進行了一場謀出路的大討論。村民們達成了“老本行不能丟”的共識,在有關部門全力扶持下,紅星村在紅旗鄉流轉了2000畝土地蓋起溫室大棚,繼續從事特菜種植和經營。同時,村民們集體入股成立哈爾濱紅星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政府給予的動遷優惠政策下,自行籌集15億元資金在哈西客站旁邊的回遷土地上開建總面積達8.85萬平方米的城市綜合體——“紅星城”。年內,集寫字樓、商服、洗浴場、養老院、托兒所於一體的紅星大廈將竣工,農民的回遷樓也將陸續竣工。屆時,每戶村民都將得到兩套房屋。同時,在紅星大廈裡每個村民還將擁有一個商鋪。

  萬名失地農民辦公司建景區

  道外區民主鄉萬餘失地農民在區、鄉、村三級黨組織帶領下,自籌資金組建起兩家旅游開發公司,靠家鄉一江春水做起濕地旅游大生意,失地農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據民主鄉負責人介紹,2004年秋,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開工建設,道外區民主鄉5萬餘畝耕地被水淹沒,沿江民富、五星、新國、勝利4個村的萬餘名農民失去土地。民主鄉組織勝利村村民代表開會討論今後的出路。經村民集體討論研究,決定“靠水吃水”,利用村裡緊靠松花江的旅游資源發展農家樂旅游項目。村委會自籌資金500萬元,注冊成立了勝利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組建集大棚蔬菜采摘、垂釣、農家屋、荷花池、濕地島嶼游覽觀光於一體的農家樂基地。去年,勝利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對島嶼景點、停車場、農家樂等設施進行了先期投資建設,建起牛郎島、織女島等6個島嶼18個景點。失地農民經培訓後,100多名農民放下鋤頭拿起了船槳,每個月工資都在1500多元以上。

  據了解,民主鄉兩家由農民自籌資金組建的濕地旅游公司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在公司經營贏利後,將為失地農民分紅並投保養老保險,保證農民股東利益。

  集資購商服租給動漫企業

  全市“創業創新、全民成纔”活動啟動以來,平房區成立了由區級26家單位為成員的“創業創新、全民成纔”活動領導小組,建立創業就業包保網絡平臺。同時充分發揮黨群溫馨小組作用,對農村征地拆遷村民、城市下崗失業人員、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實行層層包保,及時與企業聯系,為他們提供培訓、就業、創業一條龍服務,確保充分就業。

  平房區新華村農民徐麗,家裡的土地在哈南新城建設中被征收了。她家得到了價值100多萬元的城市回遷房和50多萬元的現金補償,聽說平房區就業局開設了失地農民創業意識培訓班,徐麗便報名參加了培訓。經過培訓,很多像徐麗這樣的失地農民在經開區企業中找到了工作崗位。徐麗說,清掃保潔員這份工作使她融入到城市生活中,等有了好項目,她要自己創業。

  平房區針對農民創業困難情況,采取了“扶上馬送一程”的幫扶政策。去年底,平房區張家店村農民吳秀英從剛剛成立的張家店股份經濟合作社領到了自家三口人每人每年3600元股金紅利。據了解,張家店股份經濟合作社是由平房區組織張家店村616名失地農民組成,他們集資2429萬元購置了黑龍江動漫產業(平房)發展基地一棟商服樓房,出租給動漫基地企業使用。該合作社作為我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項目,成為我省第一家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