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場主席臺前堆滿了建築材料。
體育場內破敗不堪。
看臺上醒目的提示語。
體育場內訓練的人。
看臺上雜草叢生。
“實施奧運戰略”的紅色標語。
看臺出現了裂縫。
東北網4月24日訊 哈市八區人民體育場即將進行改造的消息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也勾起人們無限美好的回憶。
在哈市,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八區人民體育場的。第一批滑冰全國紀錄在這裡誕生,申雪、趙宏博、楊揚(大楊揚)等冠軍從這裡滑向世界,“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鍛煉身體,保衛祖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常常回蕩在體育場上空……對很多人來說,“八區”記載著他們童年、少年、青年時代最為美好的時光。如今,“八區”即將改造的消息讓人們興奮,人們期待“八區”美好的明天早日到來。
近日,記者來到八區人民體育場,記憶中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的景象不見了,牆上幾個紅漆大字“健身場所,禁止遛狗”十分紮眼。體育場內,原來平實的跑道已變得坑窪不平,原本錯落有致的看臺破損嚴重,看臺外牆出現了巨大的裂縫,上面用藍漆噴著“看臺危險勿上”,當年漂亮的白色主席臺,如今也失去了往日的風采,在它前面堆滿了鋼筋、木板等建築材料……
【輝煌的歷史】
全國首屆冰上運動會在這裡舉辦
“八區”的歷史可追溯到1936年,那時八區地帶規劃為八區公園。八區公園內部完全是按照體育運動場館進行布局和設計的,從此哈爾濱開始有了一塊體育陣地。八區人民體育場之所以揚名全國,源於1953年在此召開的全國首屆冰上運動會。為了把運動會舉辦好,政府特撥專款將“八站公園廣場”改造成哈市八區人民體育場。
“按當時的條件,要修一個可容納兩萬名觀眾的水泥看臺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就決定搭建一個全木質的看臺。由全市優秀的木工和中俄兩方設計人員共計100多人,奮戰了40天纔將這個看臺搭建完。”哈爾濱市體育局原副局長關敬濤回憶說,當時木材緊缺,使用需要特批,為讓這些木料物盡其用,工匠們還細心地在看臺的隔板上刻上了各種花。為了能保質保量保時間地將看臺搭完,許多設計人員也當起了木匠。
【人纔的搖籃】
申雪趙宏博從這裡滑向世界
哈市八區人民體育場場長劉魯安說:“體育場佔地1.7萬多平方米,在當時是哈市唯一一個綜合性多功能場所,主要職能是為運動員提供專業訓練設施和場地,像申雪、趙宏博、楊揚(大楊揚)、於靜等世界冠軍就是從這裡滑向世界的,我國大部分冰上項目的最初紀錄,也是在八區人民體育場誕生的。”
近日,記者電話采訪了申雪。“5歲時,爸爸媽媽帶我到‘八區’學滑冰,我在‘八區’練了8年,一直到1994年離開哈市到北京。當時在‘八區’訓練時,我們宿捨也在那裡。為了增強體能,繞場跑10圈和跳臺階是每天的必修課。”申雪對當年在“八區”訓練的日子充滿了留戀。
趙宏博與滑冰結緣也是在“八區”。那時他代表幼兒園到八區體育館參加籃球比賽時,引起了一位場外觀眾的注意。這位“觀眾”叫孫治平,是哈爾濱業餘體校花樣滑冰的教練。從此,趙宏博開始了他的花樣滑冰運動,那時八區冰場是他們唯一的訓練場。他們每天都要在這訓練。
【孩子的樂園】
一天兩場運動會孩子的樂園
“體育場忙的時候一天要辦兩場運動會,我和同事常常是連著幾個月都不能休息。運動場要清理到晚上10點多,第二天不到6點又得來到這畫跑道、擺放運動器材。”回憶起當年的繁忙,劉魯安有著說不出的自豪。
八區人民體育場每年還向哈市各學校、單位提供運動會等活動場地及體育服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八區人民體育場全年接待各種賽會人數在100萬人次左右,每年的4月到9月,幾乎天天都有活動。
“我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學校年年要到‘八區’開運動會,那種人山人海的場面至今我都記得。那時我們這些孩子想去‘八區’玩的願望就像現在的孩子想上網的期望一樣強烈。”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今年40多歲的哈市市民於女士仍很興奮。現年40多歲的哈市市民趙先生則和記者說:“夏天孩子們就玩玻璃球、跳繩,冬天就到冰場上滑冰、玩爬犁。那時我們這些小孩簡直就把八區人民體育場當游樂場了。”
16日,記者在八區人民體育場看到了一位在此推車賣飲料的老大娘,她告訴記者:“我在這賣水近30年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這裡最熱鬧,那時幾乎每天都有運動會,我的生意也最火,每天能賣近200瓶飲料,這還是在有十來個人一起賣飲料的情況下。但是2003年後,我的生意就大不如前,每天都賣不上10瓶。”1970年八區人民體育場改建,木質看臺全部改為磚制。2003年,經相關專家鑒定,八區人民體育場為危房,停止接待所有賽事。至此,哈市八區人民體育場結束了它50年的“體育生涯”。
【見證的愛情】
愛萌發的地方
上世紀八十年代,“八區”雖不是城市的商業中心,但卻是哈市最熱鬧的地方。在哈爾濱人的眼中,八區人民體育場已不僅是一個用於舉辦活動和健身的場地,它更像是一個滿載人們美好青春回憶的源泉。
絕大多數人會把八區人民體育場作為健身休閑的場所,更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在這與愛人約會,這讓八區人民體育場一下充滿了愛的味道,增添了許多浪漫色彩。
年過五旬的劉女士講,她和愛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談戀愛時,常到八區人民體育場散步,兩人的戀愛關系就是在這確定的。“我和愛人是通過家裡人介紹認識的,而第一次的見面地點正是八區人民體育場。”劉女士回憶:“當時我和愛人就坐在看臺上談天說地。當時體育場特別熱鬧,我們倆幾乎天天都去,我愛人還總向我表演單杠的絕活,現在想起來還挺有意思的,結婚後我們還帶孩子一起去遛達呢。”
10日,在八區人民體育場的看臺上,一對年輕情侶的身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他們時而嬉戲打鬧,時而靜坐眺望遠方。“這是我倆最初談戀愛的地方,他就是在那向我表白的。”女孩一邊笑一邊指向對面的看臺。小伙子說:“如今體育場要拆了,我倆真有點捨不得,所以特意回來看看,畢竟這裡見證了我們的愛情。”
【永久的回憶】
“我的回憶永遠在這裡”
塑膠跑道、先進的運動器械……相比哈市八區人民體育場的窘迫,一道之隔的哈市八區人民體育場二場顯得現代感十足。
哈市體工隊教練危開平告訴記者:“我在八區人民體育場住了8年,1995年我就住在體育場裡。1998年在此舉辦的哈爾濱第15屆運動會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當時哈市各區縣的人都來看比賽,能容納兩萬人的看臺被擠得水泄不通,進出大門都得側身。”危教練說:“2000年左右,來開運動會的學校就少了一大半,雖然八區人民體育場走向了沒落,但我的回憶永遠在這裡。”
目前,哈市八區人民體育場內的設施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縫,操場上也已長滿了1米多高的荒草,場地旁的雙杠上也已鏽跡斑斑。
【涅槃新生】
期待“八區”重現輝煌
今年1月19日舉行的哈爾濱市政府與恆大集團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哈爾濱市與恆大集團簽署了八區體育場區域改造項目《招商引資框架協議》,標志著八區體育場區域改造項目的投資和實施主體確定。擬利用3年時間,對人民體育場主場、人民體育場二場、田徑訓練館、體育場南側和西側危舊房屋及體育場配套基礎設施進行整體改建,改造後的八區人民體育場將成為配套設施齊全、區域特色濃郁的體育文化景觀示范區。改造後的體育場可滿足舉辦地區性或全國單項比賽等大型體育賽事和群眾體育運動的需求。
近日,改造工程所需部分設備已運抵八區人民體育場,工人開始土地勘察工作。
“希望新八區人民體育場能夠早日建成。”劉魯安和所有人一樣期待著“八區”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