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4日訊 在哈爾濱賓縣客運站附近的華豐胡同裡,一排低矮的小平房掛著『名犬救助』的小牌。這裡就是葉光輝和他的狗狗們的『家』。葉光輝的名犬救助站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但因為空間合理利用,可以容納50餘條大型犬。
一推開救助站的院門,一陣犬吠傳來,幾只狗正親昵地圍在40出頭的葉光輝身旁。在這個不大的院子裡,生活著50餘條大狗和幾條剛剛出生的小狗。『默默』是一條『哈士奇』犬,它是葉光輝從狗販子那裡救回來的。當時,葉光輝是花高價買回來的,如果不是他及時趕到,這狗就危險了。『拯救一個生命,心裡特別高興』。多年來,每到周末,哈爾濱和賓縣的狗市就會出現他的身影。10多年來不管刮風下雨,葉光輝一直堅持每周末都到狗市打聽消息,聽說誰家大狗想寄養,他就收下來。
葉光輝說,他曾僱人來幫他養這些狗,但隨著收養的狗不斷增多,他已無力負擔工人開支。現在的救助站由葉光輝獨立維持。
摸索救助和寄養模式
10多年與狗打交道,葉光輝摸索出一套救助和寄養的模式。
葉光輝說,那些送來寄養的狗,他都要給它們比較優越的生活,給它們繁衍後代的機會。
首先,狗狗們一日三餐的食物,就是一筆大開銷。『在我這裡,雖然比不上有的狗在原主人那裡吃得好,但吃得也不差』,葉光輝說。
狗狗們各自的家,是一個個寬敞的籠捨。這些籠捨都是葉光輝在一加工廠定制的,當年一個籠子是180元。每年的防疫、驅蟲等,葉光輝一項不落。狗生病了,葉光輝會送到哈爾濱並陪伴治療。
交人『代養』要簽合同
由於送來的狗太多,葉光輝一個人侍候不過來,就開創了一種『代養』模式。『代養』不是『轉送』更不是『出售』,而是找到圈內有愛心的人士代養半年,半年後再給葉光輝送還,還要簽好代養合同,防止代養期間狗狗們被『賣掉』或生病得不到醫治。
葉光輝的院落面積有限,只有一只狗老死,纔能騰出一個籠捨。葉光輝現在只能短期收留城裡的大犬,待他的救助站擴大面積之後,就能長時間收留狗狗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