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一個堅持 四個拓展 構築新增長 訪省黨代會代表、鶴崗市委書記杜吉明
2012-04-24 16:47:0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謝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4月24日訊 『作為來自煤炭資源型城市的代表,我們深切體會到,早轉早主動,晚轉就被動,不轉沒出路。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黨代會的部署,做到一個堅持,實現四個拓展,全面推進城市轉型。』鶴崗市委書記杜吉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一個堅持,就是堅持以經濟轉型為核心,把經濟轉型作為根本任務。我們將立足煤炭,延伸產業鏈條;跳出煤炭,培育替代產業;服務城市,實現多元發展,以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做深資源型產業的『四輪驅動』為主線,以發展十大優勢產業為重點,推動經濟轉型率先突破,力爭到2016年,煤與非煤調整到4?6。要做強煤電化工、高端石墨、綠色食品三大主導產業。實施煤電化基地建設決戰決勝年,加快推進80萬噸甲醇轉烯烴、400萬噸焦化、3套3052化肥、200萬噸鋼等大項目,實施總投資17.8億元的10萬噸電解錳、20萬噸錳硅合金和10萬噸鋼結構項目;開工建設78億元石墨深加工項目,建成國家級石墨產品檢測中心和科技研發中心,提速建設中國石墨之都。打造國家級龍頭企業和國際級品牌,使鶴崗綠色食品名揚天下。要扶壯新型建材、裝備制造、生物制藥、林木加工四大支柱產業,實現規模擴張和產品昇級。要培育旅游、文化、現代服務三大新興產業,構築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個拓展,第一是向生態轉型拓展,把生態轉型作為核心追求。鶴崗有800萬畝耕地,900萬畝林地,活立木蓄積量4000萬立方米,76%為天然林,90萬畝濕地,森林覆蓋率、城區綠化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是44%、42%、41%和14.75平方米,域內還有黑、松兩江和76條大小河流,空氣質量好於二級以上標准為每年328天。生態是鶴崗最大的優勢、最寶貴的財富。我們高舉綠色大旗,努力提高生態競爭力,力爭把鶴崗建成小興安嶺東部低碳經濟示范區、國家級綠色礦山示范區和國家級園林城市。第二是向文化轉型拓展,把文化轉型作為動力源泉。鶴崗在百年發展歷史中積淀了五大特色文化。流域文化,鶴崗是黑龍江流域文明發祥地之一;解放文化,鶴崗是全國最早解放的城市之一,域內有抗聯、東北電影制片廠等紅色遺址;創業文化,鶴崗有北大荒和百裡礦山,為國家貢獻了6.5億噸煤炭,犧牲了3000多名礦工;移民文化,鶴崗先後迎來過早期的拓荒者、淘金者和闖關東的流民,迎來過全國第一支支邊青年隊伍,迎來過大規模的知青下鄉、轉業官兵、黨政官員和改革開放後的一批批投資創業者等外來族群;異域文化,鶴崗地處中俄邊境,是世界上中華、猶太、俄羅斯三大文明的惟一交匯地。這五大文化鑄就了『堅守、融合、創新、跨越』的鶴崗城市精神,充分挖掘利用好五大文化,塑城、興業、育人,為城市轉型注入強大動力。第三是向社會轉型拓展,把社會轉型作為基礎內容。向智慧型社會轉變。加強與中國礦業大學、哈工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對高科技項目予以扶持,實施引進與培養並舉的人纔戰略。向環境友好型和集約型社會轉變。加大礦山復墾和綠化造林力度,實施防洪、防澇、防旱、興修水利工程,綜合整治深陷區、采空區和一氧滲出區。向融合型社會轉變,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利益訴求,由利益對抗轉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向法治型社會轉變。朝『向上型』社會轉變,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實踐活動,引導人們有崇高的道德情感追求。第四是向體制轉型拓展,把體制轉型作為重要推動。宏觀機制重構。從社會保障『一卡通』開始,著力建立『大部制』的管理體制,並在目標管理體系中加強社會管理的權重。中觀機制放權。以建設鶴南工業新城為契機,在興安區抓好試點,下放相應的管理權、發展權。微觀機制搞活。在東山區試點,勞動保障、警務巡查、輿情掌控等職能進社區,使社區成為居民自我管理的主陣地。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