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鶴崗:發展替代產業助推經濟轉型
2012-04-24 17:08:5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文穎 肖莉 謝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深入推進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加快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注重科技創新,積極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摘自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報告

  核心提示

  『十二五』開局之年,鶴崗市把產業項目建設擺在全市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搶抓全省『工業項目建設三年攻堅戰』機遇,啟動了五年『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以現代煤化工、石墨深加工、綠色食品加工等產業為發展方向,將調整城市發展規劃與產業發展規劃密切結合,確定了重點建設『兩城一帶十大園區』的發展思路。2011年,鶴崗產業項目建設取得全面突破:全市共實施投資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00個,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0.6億元,增長38.5%,列全省第三位;產業項目完成投資98.6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70.1%,首次位列全省第一位。在全省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工作綜合評比中,鶴崗被評為一等獎,並獲得100萬元獎金。2012年,鶴崗重點實施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107個,總投資434億元,計劃完成投資102億元。

  □劉文穎肖莉本報記者謝平

  綠色食品加工業

  向循環經濟發展

  鶴崗依托水稻、玉米、大豆、生豬、牛奶五大特色資源,以深加工為重點,以吃乾榨淨為主攻方向,在加工生產優質大米的同時,稻殼發電,稻殼加工硅,米糠變成油,油又變成藥,碎米變成乳酸,油腳又變成了柴油,實現一業多興,不但賣大米,還賣電、賣油、賣藥、賣硅、賣乳酸,主輔換位,效益增長了26倍。稻殼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25萬千瓦,位居全省前列,稻米加工企業135家,年稻谷加工能力達到400萬噸,佔全省1/5,其精深加工能力全國領先,全國糧食行業9大馳名商標中,鶴崗擁有3個,我省唯一的水稻研發中心就坐落在鶴崗。為把玉米棒變廢為寶,亞洲單產最大的經緯糖醇公司投資2.7億元的萬噸木糖生產基地已開工建設,現已完成投資8000萬元,舊廠房拆遷已經完成,新廠房主體框架已建設完成,可拉動農民直接增收4000萬元。萬源糧油投資30.56億元的200萬噸稻谷深加工項目,完成投資5.56億元,30萬噸水稻加工、6000千瓦稻殼發電已建成投產,1.2萬噸稻殼灰制白炭黑、活性炭車間、5000噸米糠油調和油車間已建設完成,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全國單體生產線最大的寶泉嶺雙匯北大荒食品公司,年屠宰生豬能力200萬頭,冷鮮分割肉、低溫熟食制品和生品深加工等100餘種產品,被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無公害食品。人和米業公司投資1.85億元的水稻綜合利用項目,已完成投資1.9億元,30萬噸水稻加工車間已建成投產,1500米鐵路專用線已建設完成。上述項目的實施,標志著鶴崗綠色食品工業正在向循環經濟發展。

  煤電化基地強勢崛起

  鶴崗市大力發展煤炭精深加工,加快煤炭資源的深度轉化利用,延伸煤炭經濟產業鏈,力求實現煤炭的裂變式發展,重點實施了煤轉電、煤轉油、煤轉肥、煤轉焦,使煤炭產業鏈拉長、變粗。目前,鶴崗年產原煤能力超過2200萬噸,洗煤能力達到2600萬噸,煤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40萬千瓦,煤焦化設計能力達到430萬噸,煤制化肥設計能力達到246萬噸(合成氨90萬噸、尿素達到156萬噸),煤矸石制磚達到7億塊。華鶴鶴崗發電有限公司二期擴建工程正式投入使用以來,增加了發電能力,極大地滿足了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去年發電51萬度,同上年相比增加發電4萬度。華鶴煤化股份公司投資43.5億元的3052化肥項目,已完成投資7.6億元,辦公樓主體已完成、擋土牆全部完工;場地強夯完工;地下管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60%;廠區道路完成全部工程量的50%;樁基工作全面展開並已完成120根樁基施工,主要設備已訂購;龍煤集團公司投資10.2億元的120萬噸鳥山煤礦項目,已完成投資3.7億元,煤礦建設工程正在施工,變電所投入使用;龍煤集團公司投資3.5億元的400萬噸洗煤項目,已完成投資2.8億元,13個產品倉已建成,設備正在安裝。鶴翔焦化100萬噸焦炭項目,可年產焦炭20萬噸,現進度已完成60%,明年年末可試產。征楠煤化工公司投資10億元的城市燃氣項目,已完成投資4.9億元,1號2號焦爐土建部分已完成。煙道、推熄焦軌及鋼平臺制作完成。焦爐煙囪層、煤塔主體完成,備煤系統基礎墊層完成,配套工程基礎開工。寶源、征楠、萬昌三個百萬噸焦化項目,龍煤400萬噸洗煤項目,征楠30萬噸煤焦油及5萬噸粗苯深加工、天富能源公司和漢興能源科技公司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等一大批煤化工項目正在建設,苯、酚、?、二甲醚、瀝青等一系列煤化工下游產品填補了鶴崗工業產品的空白。

  『中國石墨之都』擔當全省行業領頭雁

  鶴崗素有『石墨之鄉』美譽,石墨儲量6億噸,居亞洲之首。選礦能力已達30萬噸,2010年生產石墨微粉20萬噸,銷量佔全國60%以上,出口量佔40%以上,並且呈逐年增長態勢。發展石墨產業,打造『中國石墨之都』已成為鶴崗工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鶴崗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市縣共建石墨產業園區,把石墨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積極引進世界、國內高端石墨技術。石墨園區建設由縣級推進提昇到市級推進,加大了資金投入和招商引資力度。去年以來,鶴崗市多次派人到深圳寶安集團、上海杉杉集團、北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大連昌黎集團等多家企業進行洽談。以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和研發機構為原則的石墨城開發戰略已見成果。國內知名企業深圳貝特瑞新能源公司石墨及負極材料項目、溢祥石墨公司球形石墨項目、山東新華錦公司石墨深加工等一大批項目正在建設,動力電池、氟化石墨、膨脹石墨、柔性石墨等一系列深加工產品的生產,可使石墨的附加值提高100倍,石墨產業將成為鶴崗新的經濟增長點。現已有四戶大企業落戶鶴崗市蘿北縣,即南海石墨有限公司,溢祥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貝可倍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鑫順石墨有限公司,總投資6.64億元,可實現年產值20.5億元,創利潤2.97億元,上繳稅金1.68億元。

  石墨研發機構初步建成。以省級石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托,以石墨產業園為孵化基地,同省科技學院合作,初步建成了國內唯一的省級石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為石墨產業開發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橕。去年,鶴崗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鶴崗成功籌建了省級建材檢驗站——省石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與研究中心。

  鏈接

  『十二五』主要目標

  利用五年時間,構建起以煤電化工、高端石墨、綠色食品為主導產業,新型建材、裝備制造、生物制藥、林木加工為支柱產業,文化、旅游、現代服務業為新興產業的產業格局,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城市競爭力明顯提昇。到2016年,經濟轉型『七大定位』基本實現,十個優勢產業佔整體經濟90%以上,煤與非煤比重調整到4:6,原字號產品力爭不出市。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