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農墾:現代大農業 城鄉一體化雙領跑
2012-04-24 19:04:5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井洋 蔣國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堅持以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為牽動,以千億斤糧食產能鞏固提高工程為抓手,緊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打牢龍江發展基礎、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著力推進水利化、機械化、科技化、合作化、產業化、市場化、城鎮化、生態化建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摘自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報告

  核心提示

  『十七大』以來,黑龍江墾區按照『抓城、強工、帶農』統籌發展方針,圍繞現代化大農業和城鄉一體跨越發展目標。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等各種風險挑戰,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顯著成績。

  從2007年到2011年的五年,是黑龍江墾區綜合實力提高最快、改革開放進展最大、環境面貌和人民生活取得重大改善的時期。經濟總量從2007年的360.3億元,到2008年突破400億元、2009年突破500億元、2010年突破600億元,到2011年突破900億元,僅用五年時間增加600多億元。2011年墾區生產總值達到916.4億元,比上年增長21.1%,比2006年增長124%,翻1.16番,年均增長17.5%,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4138元,約合8592美元,比上年增長19.5%,年均增長16%。

  現代農業發展實現重大突破 墾區農業由『四個基地』發展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措施廣泛推廣,基本建立起防洪、除澇、灌溉和水土保持四大水利工程體系。用先進農機設備裝備了351個現代農機示范區,農業機械總動力超過745.6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97%;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8%;先進實用技術覆蓋率、優質品種覆蓋率和農業標准化覆蓋率均達到100%,實現了全作物、全面積、全過程的標准化作業,糧食作物單產由2006年的糧食畝產724.5斤提高到2011年的989.7斤,提高了36.6%。

  對外經濟貿易合作成績斐然 墾區利用國內外資金由2006年3267萬美元增加到2011年8441萬美元,5年實際累計利用國內外資金213.9億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資項目210項。墾區在境外注冊公司19個,合作企業達13個;境外產業在優勢農業開發的基礎上,產業鏈延伸到加工業、畜牧業、木材采伐、礦藏開采、貿易流通、現代物流網絡建設等行業。在境外租種土地150萬畝;對外勞務輸出累計達到11080人次,輸出生產機械3200臺套;累計境外投資超過15億元人民幣,累計生產糧豆9.5億公斤。

  主要畜產品產量頻登新臺階 墾區已成為國家重要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墾區加快實施規模化、集約化、標准化養殖步伐,重點推進『兩牛一豬』養殖基地建設,主要畜產品肉、蛋、奶產量分別登上60萬噸、8萬噸和130萬噸的新臺階。2011年墾區畜牧業增加值達116億元,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68.8萬噸、8.3萬噸和131.7萬噸,比2006年分別增長1.2倍、96.5%和54.2%;奶牛、肉牛和生豬存欄分別為42.5萬頭、52.6萬頭和243.3萬頭,比2006年分別增長44.5%、6.9%和28.6%。

  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大幅提高 墾區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連創新高,2011年首次超過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466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17.3%,比2006年增長94.2%,年均增長14.2%,是改革開放以來民生得以改善的最好時期。2011年,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8675元,比2006年增長112.7%,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12.1%;墾區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28.2平方米,比2006年增加10平方米。

  交通運輸通訊業發展迅速 五年間,墾區共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49.7億元,年均增長38.5%。用於運輸場站、公路綠化風景線工程和公路養護中心等投資21.1億元,新建和改建分局、農場客運站60個;新組建了11個公路養護中心;新建6個區域性物流基地。用於公路建設投資128.8億元,年均增長34.7%;墾區公路硬化裡程達7069公裡。今年,三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將使墾區公路硬化裡程突破9200公裡。

  文化體育藝術事業繁榮發展 近五年,創作出版了60部文學作品集,其中30多部文學作品集榮獲省以上獎勵。建成文體場、館、中心、俱樂部85個、健身苑46個,鋪設了560條健身路徑。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大跨越 2009年糧食產量和商品糧總量雙雙突破300億斤臺階,墾區糧食總產連續8年創歷史記錄,2011年糧食總產量達407.4億斤,比2006年增加180.9億斤;可提供商品糧383億斤,比2006年增加181.1億斤;糧食商品率達94%。目前,墾區當年提供商品糧可保證1.2億城鎮居民一年的口糧。黑龍江墾區以佔全國2.3%的耕地生產出全國8%人口的生活用糧,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工業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實施『強工』戰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做強做大米、面、油、乳、肉、藥、薯等十大支柱產業,培育壯大了九三糧油、北大荒米業、完達山乳業等22家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北大荒』、『完達山』、『九三』、『豐緣』等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在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北大荒集團排名第79名,位居全國農業行業之首。2011年,墾區全口徑工業增加值156.8億元,比上年增長31.2%,比2006年增長147.5%,年均增長19.9%,翻了1.3番。

  場縣共建向更深領域拓展 目前,9個管理局、113個農(牧)場與全省各市縣、鄉鎮已簽訂合作協議或方案246個,對接單位達到821個;組建農機服務合作組織164個,在地方設種子銷售網點204個,共建工業園區23個。5年累計完成農機跨區『代耕、代種、代收』作業1.27億畝,180萬戶農民納入墾地共建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墾區學校吸納地方學生13萬人,墾區醫院接診地方患者83萬人次。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日趨完善 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開展面達到100%,實現了『五險』合一。全面啟動『職工共同富裕行動』, 2011年共投入幫扶資金2.62億元,落實就業、創業致富項目233個,超過80%的困難和低收入職工實現脫貧脫低致富。

  教育衛生事業均衡協調發展 五年來,墾區各級教育投資17.8億元。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優惠政策全部到位,惠及16.4萬名中小學生。在全省率先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和小學昇初中率均達到100%。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100%。每萬人擁有住院床位由2006年的47張增加到2011年的61張。

  城鎮化水平整體向前邁進 累計搬遷居民點1783個,佔墾區居民點總量的68%,復墾耕地3.3萬公頃,創造了城鎮集約用地的奇跡。

  5年累計投資263億元,完成危房改造2053萬平方米,新建住宅2932萬平方米,22.3萬戶居民喜遷新居。具有農墾特色的城鎮體系格局基本形成。墾區城鎮化率達80%,比2006年提高29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