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5日訊 (記者 侯巍)依蘭縣把農村實用人纔培養作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緊扣『育、樹、用』三個環節,抓好農村實用人纔培養,挖掘『田秀纔』,培育『土專家』,為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提供堅實的人纔保障。2011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41.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0965元,糧食總產量實現33.08億斤,榮獲『全國產糧大縣』稱號。
加大『育纔』力度,壯大農村實用人纔隊伍
依托各類培訓機構及行業組織,充分整合培訓資源,積極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實用人纔培訓活動。普遍培訓,全面提昇農民素質。爭取農村實用人纔培訓資金2750多萬元,聘請省內知名專家教授進村到戶、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授課,對全縣5000多名農民就種植業、養殖業、農村經濟管理和農業機械化等內容進行為期三年的免費培訓,培訓期間農民享受國家3000元助學補助。建立『學技能、創事業』培訓基地,重點對全縣387名農村青年進行輪訓。重點培訓,培植農村骨乾人纔。將農村黨員乾部、村兩委成員、種養殖大戶、青年骨乾等群體作為培訓的重點對象,先後開辦農家樂、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等項目培訓班30餘期,培養了朱景樹、劉彩艷、劉書軍、閆建國等一批生產經營專業大戶和農民企業家。選聘大學生村官43人到村任村長助理,定期安排大學生村官參與鄉(鎮)重大活動,結合重點項目建設進行掛職輪訓,使大學生村官快速成長,成為村級組織建設的一支生力軍。產業培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發揮農業部門技術優勢,定期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建立各類示范基地12個。充分利用農村黨員乾部遠程教育站點,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最新的致富技術、最高水平的專家『請』到家門口,『面對面』傳授知識,使農村黨員和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零距離』接觸。
拓寬『樹纔』渠道,促進農村實用人纔發展
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優勢,廣泛發動青年、婦女等群體成為引領創業的生力軍,帶動廣大農村群眾主動進入創業成纔的主戰場。鼓勵青年團員在創業中成纔成長。精心篩選一批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創業項目和工種好、待遇好的就業崗位,舉辦勞動力轉移技能免費專題培訓4場次,成功轉移農村青年富餘勞動力1200餘人。積極為青年創業提供財政貼息貸款資金扶持,截止去年共協調青年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資金550萬元。激勵婦女在實踐中建功立業。開展『巾幗標兵、巾幗帶頭人』創業創新活動,幫助廣大婦女解決小額貼息擔保貸款3批次、1271萬元,有效支持200多名新當選的村婦代會主任和普通婦女從事櫻桃谷肉鴨養殖等各類創業活動。引導技術能手在競技中提昇素質。深化農民素質提昇工程,組織農民技能比武大賽,根據全縣農村產業特點和未來發展需求設置比賽項目,縣政府撥專款作為獎勵和活動經費,對在大賽中脫穎而出的技能人纔給予保障和重獎。
搭建『用纔』平臺,助推農村實用人纔成長
在技術、項目、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對農村實用人纔的幫扶力度,優化創業環境,引導進入富民產業鏈,爭做增收致富的帶頭人。技術項目扶持。采取『人纔+基地+項目』的創業運作模式,構建以政府為組織保障、以龍頭企業為支橕、以村委會和村民小組為鏈接的特色產業化、專業化組織,帶動農戶創業致富。全縣建成櫻桃谷肉鴨鴨捨300棟,農民增收1500多萬元;發展萬壽菊種植面積11711畝,農民增收1200多萬元。政策資金扶持。制定出臺13項優惠政策。開展『銀人聯手、創業創新』活動,積極爭取小額貼息貸款,不斷加大創業貸款的支持力度。2011年,縣政府提供小額擔保貸款保證金800餘萬元,助推全縣發放創業貸款18億元,小額貸款發放額度排在哈市第二位,超額完成任務。部門單位扶持。開展『包農戶、幫創業、扶發展、帶人纔』活動,向農民發放『農情卡、服務卡、聯系卡、農業生產知識圖片』2萬餘張。組織農業戰線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和技術的黨員,成立10個黨員服務隊進鄉入屯,發放農業技術資料、農民務工培訓讀本、法律知識宣傳單5000餘份,發布招工信息2000條,提供就業崗位100餘個,解答技術難題1500多個,扶持致富項目20個。從縣直機關選派500名黨性強、素質高、有一定農村工作經驗的黨員乾部,擔任全縣132個行政村的駐點指導宣講員,成為農民的貼心人和創業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