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咋煮都不熟 蛋清像膠皮》連續報道 鵝蛋扯大了
2012-04-26 11:01:36 來源:生活報  作者:欒德謙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假鵝蛋蛋清硬如膠皮

  生活報4月26日訊 連續兩天來,生活報持續關注早市發現假鵝蛋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市民紛紛譴責黑心商販惡劣行徑的同時認為,如果市場監管嚴格,實行登記備案制度,假鵝蛋將無處遁形。對此,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張華江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早市監管缺失,只收費不管理是造成假鵝蛋頻現的重要原因。

  此外,張華江表示,從售價來看,雞蛋一般為每公斤7-8元,鴨蛋10-12元,一個鵝蛋一般賣7-10元,但假鵝蛋的生產成本每個只有0.2-0.3元,巨大的利潤空間使得一些不法商販不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肆意違法生產和銷售。

  成本高市場難覓鵝蛋利潤大兩毛假蛋能賣十元

  監管缺失致早市假蛋頻現

  養鵝成本高產蛋少早市鵝蛋挺難找

  幾天來,本報多名記者在走訪哈市多個早市時發現,很多早市並沒有鵝蛋出售。市場上為何難覓鵝蛋蹤影,對此,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張華江表示,飼養大鵝的成本較高,且大鵝產蛋少是主因。

  張華江表示,雖然鵝蛋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但脂肪含量、熱量較高,質地較粗糙,草腥味較重,食味不及雞鴨蛋,除了特殊人群外,普通消費者相對較少。此外,鵝的產蛋量較雞和鴨少,產蛋期短,大鵝的飼養成本也比雞和鴨要高出3-4倍,鵝蛋的經濟效益遠不及雞蛋和鴨蛋。因此,很多飼養戶不願養大鵝,市場上銷售的鵝蛋自然也就較少,集中養鵝生產鵝蛋的企業也很少。

  假鵝蛋頻現早市系監管存在漏洞

  連日來,市民紛紛致電本報,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強對早市監管的力度。市民劉先生說:“長期以來,各種商販進入早市的門檻非常低,只要銷售不明顯違法的東西,幾乎都暢通無阻。早市的管理人員並未對早市上存在問題的食品、商品來源進行詢問和調查。報紙、電視都報道了,也沒看到早市管理人員有任何表態,這是對市民健康不負責任的表現。”

  市民李先生也認為,早市沒有檢測手段是造成假鵝蛋頻現的原因之一。買到假鵝蛋的李女士則深有同感:“我是煮過之後纔發現鵝蛋是假的,但賣假蛋的人早就沒影了。如果早市上有檢測人員,馬上就能確認真偽,老百姓也就不會上當受騙了。”

  “早市上的東西即使發現問題,也什麼票據都沒有,沒辦法維權,只能自己加小心。保證食品安全基本靠自己,這個難度太大了,真是防不勝防啊!像這種人抓到就應該嚴懲。”逛早市的李女士看到本報有關假鵝蛋的報道後氣憤地對記者說。

  據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張華江介紹,從售價來看,雞蛋一般為每公斤7-8元,鴨蛋為10-12元,一個鵝蛋一般賣7-10元,假鵝蛋的生產成本僅為0.2-0.3元,巨大的利潤空間使得一些不法商販不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肆意違法生產和銷售。

  “這些不法商販正是看准了監管漏洞,纔將假冒偽劣產品放在無人檢測的早市上銷售。”張華江呼吁,相關部門應完善早夜市的監管制度,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追責,“關於早夜市的管理還存在很多盲點和有待完善的地方。早市這種市場交易的形式是我們國家具體國情的產物,我國對這種自發形成的早市和夜市還沒有規范的監管機制和產品准入機制,從事產品交易的人員分散、流動性大,沒有產品檢測、跟蹤和追溯機制,但監管部門不能收了攤位費就放任黑心商販隨意制售商品。”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