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女職員總睡不醒被罰半月工資 有些疲勞並非『春困』所致
2012-04-29 10:11:51 來源: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4月29日訊 25歲女職員睡不醒總遲到,被罰半月工資。專家提醒廣大市民,有些疲勞並非“春困”所致,可能是患了慢性疲勞綜合征。

  隨診記者:高春陽

  隨診時間:24日8時30分至11時

  隨診地點:解放軍第二一一醫院疲勞門診

  出診醫生:孫旗立主任醫師

  現在正值春夏交替,不少市民都感到疲乏無力、打不起精神,這就是俗稱的“春困”。24日,在解放軍第二一一醫院的疲勞門診記者發現,因為“太累了”、“太困了”前來問診的市民接連不斷。“隨著氣溫昇高,皮膚血液循環旺盛起來,相比之下大腦血液供給降低,人們就出現困倦思睡感。”孫旗立主任表示,“春困”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困擾很多患者的除“春困”外,還有可能是腦疲勞和慢性疲勞綜合征。

  女職員一天睡十幾個小時仍犯困

  “每天睡到七八點還困得起不來,白天到了公司,坐在靠背椅上一會兒就困意襲來”,8時30分許,25歲的女職員小高向醫生講述了她的苦惱。小高是哈市一家紙業公司的會計,最近一個多月,她變得特別容易犯困,起初她以為是因為太累了,就提前了休息時間,可是即使一夜睡上十幾個小時,她第二天仍舊困得起不來床。小高說,因為遲到,這個月她被公司扣掉了近一半的工資。為了保持清醒,她經常站著辦公。

  小高告訴醫生,她業餘最大的愛好就是上網看小說,而且幾乎每天睡前都是看著手機小說入睡的。“玩手機時間過長,很容易使眼部和頸部產生勞累感,尤其頸部著涼加之缺乏運動,進而影響到腦部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現疲勞感”,孫旗立主任表示,除了睡不醒,小高還出現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頸部僵直、醒後不輕松等癥狀,而這些都屬於典型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癥狀,而並非“春困”所致。

  研二女生壓力過大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10時許,正在讀研二的小王來到疲勞門診。“家人對我的期望很高,我面臨學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小王告訴醫生,她這幾個月來心情壓抑,而且出現睡眠障礙,平均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最近她經常感覺困倦、精力不足,記憶力也變得很差,身體十分疲憊。

  孫旗立主任表示,小王因精神壓力誘發的疲勞不必過分緊張,應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生活規律,多到戶外運動放松大腦,多與朋友家人交流談心,可試著學習自我按摩來放松一下,並注意飲食與睡眠。

  “中青年,尤其是學生群體是腦疲勞的高發群體,尤其是高考臨近,接診的高三學生患者明顯增多”,孫旗立主任告訴記者,幾天前,他接診了一個重點中學的高三學生,長期喝咖啡提神,結果導致手抖、厭食等情況,在就診中這個學生說,很多高三學生都飽受精神不振、困倦疲勞的困擾,所以就用喝咖啡、喝濃茶,困了就用冷水洗臉等方法來解決。

  孫主任表示,高考臨近,高考生的學習和生活難免十分緊張,考生家長應幫助考生調整心態,可采取外出散心、運動、改善飲食等方法讓孩子達到放松的目的。而考生一旦感到渾身無力、記憶力下降、失眠、頭疼、厭食等癥狀,就應該考慮是否出現了腦疲勞的情況,應及時就診調整身心。

  疲勞人群

  自我調節謹防心髒病

  “‘疲勞綜合征’患者多數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士,年齡在25歲至55歲之間,它是‘萬病之兆頭’,絕對不可忽視。”孫旗立主任告訴記者,媒介從業者、IT行業從業者、醫生、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以及企業中高層的管理者這五類人群是最易患上“疲勞綜合征”的,學業壓力大的學生及長期生活不規律的“夜貓子”也應該提高警惕。

  孫旗立提醒市民,慢性疲勞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咽痛,頸部僵直或腋窩淋巴結腫大,多發性關節炎,反復頭痛,睡眠質量差、醒後不輕松極易產生困倦感,勞累後肌肉疼痛,如果有上述四項癥狀,同時感到腦部疲勞,那麼就可以確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人群極易受到腦中風、心髒病的威脅,而這些都是誘發猝死的重要疾病。孫旗立表示,預防“疲勞綜合征”需要勞逸結合,調整心態,高強度工作學習一段後要適當放松,尤其是中青年在工作生活中要張弛有度、勞逸結合、做事量力而為,尤其是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患者更應注意,切忌過度疲勞。同時要節制欲望,目標不要設定太高,平日應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解除心理疲勞;多吃含蛋白質、脂肪和豐富維生素B族的食物。

責任編輯:邵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