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家園小區內的健身輪盤丟失一只
中山花園小區內的乒乓球桌案斷裂
和諧家園小區內的兒童滑梯破損嚴重
東北網5月4日訊 近日,本報不斷接到讀者反映,一些公園廣場的公共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受傷”嚴重。除此之外,哈市人大代表、哈爾濱飛浪健身散打學校校長孫飛也向本報反映此事,希望有關部門盡快對這些破損嚴重的健身器材進行修繕,對完好的健身器材加強管護。針對讀者反映的情況,記者在哈爾濱市區內進行了深入調查。
健身器材損壞嚴重
4月29日,在南崗區征儀路上的和諧家園,記者看到有不少居民正在廣場上使用這些健身器材,其中多為老人和孩子。然而許多器材卻無人問津,仔細觀察後發現,其中一些器材或因零部件缺損而無法使用,或因長期缺乏養護而無法正常運轉,即使一些可以使用的器材也存在不同程度“傷痕”。在一處兒童滑梯上,前端的塑料部分因破損嚴重已不能使用,卻仍有一些孩子在上面攀爬玩耍。小區居民們說,這些健身器材前年就壞了,一直也沒人來修。
據小區物業的一位副經理介紹,該小區內的健身器材建於2005年,現在早已過了保修期,並且其中一些器材已經失去維修價值,只能聯系廠家更換。以往有小件缺損,物業都自己維修,然而像動輒2萬餘元的兒童滑梯這樣的大件,更換起來確實存在經費上的困難,只能自己組織人員焊接一部兒童滑梯方便居民使用。
與這些封閉或半封閉式的小區相比,一些開放式小區附近的便民健身器材由於無人看管,破損及丟失現象更為嚴重。在南崗區三姓街和燎原街靠近馬家溝河附近的一處市民休閑廣場,由於附近居民區較為密集,因此這裡的便民健身器材數量很多,種類也較為豐富。但據記者觀察,其中幾部太空漫步機的腳踏板已經丟失,一些秋千和旋轉座椅也因生鏽和磨損運行起來發出刺耳的噪聲。
據附近居民反映,這裡的健身器材丟失、破損較為嚴重,今年開春的時候轄區居委會曾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修繕,然而維修過後不久一些器材的零部件又不翼而飛,讓大家十分痛心。
場地被擠佔成擺設
1日,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在南崗區第二巴陵街中山花園小區和香坊區六順街附近的民香小區等幾個小區內,也同樣存在乒乓球桌案斷裂、健身輪盤缺失而影響使用的問題。在道外區黎華小區,本來有40多部健身器材,其中約一半都因為被用來堆放雜物、停放自行車或晾曬衣物而成為擺設。
2011年4月,哈爾濱市體育局曾開展過一次春季全民健身工程巡檢月活動,對全市范圍內2001-2010年安裝及更換的全民健身工程進行了一次大范圍檢查和維護。然而時隔一年,一些地方的便民健身器材又出現了丟失及損壞的問題,那麼問題出在哪裡?究竟該誰來管護呢?
2010年哈市政府出臺的《哈市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暫行辦法》中第四條規定:“市體育行政部門負責對全市全民健身工程建設、設施管理和更新工作的統籌規劃、宏觀管理、監督指導。區、縣(市)體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全民健身工程設施的監督管理。全民健身工程設施的受贈單位,擁有受贈健身設施的產權,負責全民健身工程設施的使用、維護等日常管理。”
健身器械
有人建無人管
“有些健身器械是一些愛心機構捐贈的,全民健身工程設施的受贈單位就應該很好地維護和監管。作為一種大眾體育活動設施,全民健身器材需要有關部門長期有效地維護。”哈市人大代表孫飛說,《哈爾濱市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暫行辦法》第十四條中還明確要求受贈單位應配備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負責健身設施的日常管理,做好健身設施的維護和保養工作,發現健身設施損壞的,24小時內向生產企業或維修企業報修,對未及時修復的健身設施,應當采取保護措施並張貼警示說明,現場設專人看護,以防止健身者再次使用造成傷害。
然而,從記者連日來的走訪和調查情況來看,本該負責管護的小區物業或社區街道辦,由於資金或管理等原因,健身器材的管護工作很難落實到位,使得這些便民健身器材建成之後便被置之不理,造成了“有人建、無人管”的尷尬局面。
據哈爾濱市體育局群體處崔先生介紹,目前哈市公共場所、社區內的公益健身器材,主要由體育部門利用體彩投資、民政部門利用福彩投資和新建小區內開發商投資建設。《哈爾濱市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由體育行政部門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興建的健身器械,其建成後的維修養護交由各街道辦事處、小區物業公司和社區居委會等部門負責,哈市體育行政部門保證全民健身工程主要配建資金,並對本轄區全民健身工程設施進行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