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7日訊(王小兵 付恩龍記者高長利)今年以來,大慶市肇源縣堅持“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抓項目、核心抓園區”總體思路不動搖,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核心,以規模企業為牽動,初步構建起了產業集聚、特色鮮明、多元支橕、集約環保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格局。2012年一季度,全口徑產值實現37億元,同比增長45.5%;實現增加值12億元,同比增長72.4%。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2.7億元,同比增長68.1%。
肇源縣在發展工業上注重結合自身資源特色,打造拉動力強、產業鏈長、生態環保的新型工業格局。首先,錯位發展,走特色發展之路。把項目建設放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統籌考慮,站在全省角度謀劃項目布局,避免項目雷同、惡性競爭。建設的沈鐵新肇內陸港項目,填補了全省乃至整個沈鐵系統的空白。其次,放大優勢,走鏈式發展之路。圍繞基礎好、資源好、市場前景好的優勢產業上項目,推進種養加、銷加產一條龍,形成了以展華公司為龍頭的玉米產業、以金天然乳業為龍頭的奶牛產業、以隆赫達為龍頭的蔬菜種植業、以雨潤生豬為龍頭的畜產品加工業、以皮革城為龍頭的皮革產業等“十大產業鏈”。第三,生態優先,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對可能破壞生態、造成污染的項目堅決不上;對沒有先進環保設施做保障的項目堅決不上。同時,加強新型能源建設,重點推進了大豐電力、大唐新能源、利民有機肥等項目,積極發展循環經濟,較好地處理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園區是吸引投資、承載項目、孵化企業的平臺載體。肇源縣按照“政府扶持、市場運作、實體經營、多元投入”的機制,采取“以資源換資金、以資金強園區、以園區壯產業”和“以城帶區、以區興城、城區一體”的措施,研究落實好“飛地開發”政策,制定稅收分成辦法,推進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向園區流動,促進項目聚集、企業集中、發展集約,努力構建“一區三園”的園區發展框架。定位園區功能,引領發展方向。綠特色食品產業園以金天然乳業、江蘇雨潤、大慶隆赫達、向往皮業、雪源皮草等五個產業項目為核心,完善園區主體框架,建成龍江西部最大的奶業加工基地、食品加工出口產業基地、新興產業孵化應用基地以及區域性物流中心。糧食加工物流產業園依托展華公司,大力發展玉米生化產業,延伸粗壯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建成國內最具競爭優勢的玉米深加工產業基地;依托東方集團現代糧食物流中心建設,大力發展糧食物流產業,輻射黑、吉、遼三省,建成東北最大的糧食集散地。皮革工業園依托皮革工業園區,大力發展皮革制品精深加工,提高產品檔次,培育名優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建成集產學研、貿工農於一體的現代化皮革產業基地,加快構建以玉米生化、糧食物流、皮革精深加工為主體、優勢互補、定位明晰、聯動發展格局。推動項目聚集,提高產業競爭力。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專業化的思路,轉變園區產業小而散、功能定位多而全的思維模式,依托大廣工業集中區,將同一產業配套項目、關聯企業集中擺放,設施共享,規模發展,集群發展,延伸壯大產業鏈條,鞏固提昇皮革、糧食、食品、物流等幾大支柱產業競爭優勢。
目前,大廣工業集中區已經晉昇為省級縣域重點工業園區。特綠色食品產業園作為大廣工業集中區的主功能區,投資5130萬元啟動了路網、管網、電網及污水提昇泵站建設,金天然乳業、隆赫達果蔬、雨潤生豬等8戶企業入駐園區,2戶企業建成投產。新站糧食加工物流園,展華一期建成投產,展華二期、東方集團稻米產業園、隆泰雜糧等重點項目啟動建設,累計實現產值74.6億元、稅收2000萬元。皮革工業園,新入駐企業8戶,投產企業達到23戶,初步形成了以制革、皮件、毛皮及制品加工為主導,皮革化工、皮革科技、皮革信息相配套的皮革工業體系,累計實現產值60.2億元、稅收4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