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8日訊 4月20日,哈市物價部門開展了明碼標價專項整治行動,截至5月7日,全市共檢查商貿流通企業近400家,責令整改209家。其中,發現問題單位的違規行為主要包括未明碼標價198家,虛構原價、缺斤短兩8家,其他問題15家。從檢查情況看,虛構原價、模糊饋贈、誤導性價格標示甚至低價招徠高價結算是個別商家進行價格欺詐的常用手段。
欺詐陷阱一:虛假價格
案例:哈市一家居市場標示意大利原裝進口的高檔家居用品,家具、水晶燈、床上用品,瓷磚,以及臺球桌和施華洛施奇水晶的門把手等等,商家提供不出進口商品報關單及相關佐證。其真實的產地在中國,或使用意大利工藝技術、人員等等而稱之為意大利生產進口,以此虛假產地標價,誘騙消費者購買。
某眼鏡店將一款眼鏡架、鏡片分別標示為850元、1050元,在此基礎上打折促銷。實際鏡架和鏡片的成交價格分別為150元、95元,經營者將價格標得奇高,再打折促銷優惠,利用大幅優惠價格吸引顧客,屬虛假價格行為。
欺詐陷阱二:虛構降價
案例:某經營者借口商店即將搬遷、歇業、裝修等,對店內服裝清倉甩貨,以此招徠顧客,經過一段時期的宣傳促銷後,商家並沒有搬遷,其目的是以此為手段誘騙他人購買商品。
體育用品商店銷售的貨品標出原價890元,現價150元,其原價是以進貨時吊牌價作為原價,其所標原價890元從未銷售過,屬虛構原價。
品牌襯衫降價銷售,其經營者在店內顯著位置標出銷售價格1500元,現打五折,以大幅折扣來吸引消費者構買,其在降價銷售前是以650元的價格銷售此襯衫,促銷時打五折的價格還要高於降價前的零售價格,以此誘導消費者構買,屬虛假打折行為。
欺詐陷阱三:模糊贈售
案例:經營者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標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者饋贈物品為假劣商品。
電器商場的電子器械賣場的刮胡刀銷售櫃臺,標示“刮胡刀買一送一”,在消費者購買刮胡刀後,商家則送給消費者一個記事本,沒有兌現贈售的承諾,以此誘騙消費者。
欺詐陷阱四:隱蔽價格附加條件
案例:消費者購買電器時,商家告知免費送貨上門,而當其送貨到家拆裝安裝後,強行收取××元安裝(拆裝)費等。
某手機賣場,宣傳“買手機贈話費”,購買價格約400元的某手機贈1000元話費。隱蔽了其價格附加條件欺騙消費者。(其手機最低消費60元/月,使用必須滿2年。前9個月返60元,其後餘下的15個月,每月只返20元,自己還要交40元話費)
商場標示購物滿300元的消費者贈送珍珠,當其消費者去特定櫃臺領取珍珠時,該櫃臺又附加珍珠項鏈價格等誘導消費者繼續消費。
欺詐陷阱五:不履行價格承諾
案例:上門配送酸牛奶業務,某公司稱連續訂3個月以上可獲××元價格優惠,同時贈××盒酸奶,在用戶連續訂購3個月之後,卻沒有兌現贈送酸奶的承諾。
鞋店標識全場鞋2折,一款價簽標示為510元的商品,2折後應為102元,而實際結算時卻被告知此款鞋不打折,不按2折銷售。
欺詐陷阱六:誘導消費價格
案例:商場在銷售商品時宣傳“全場滿100減50元”。其服裝單款價格都是99元、199元、299元等價格銷售,其單款99元就不能享受滿100減50的折扣;199元商品只能享受一次滿減折扣,永遠達不到商家所承諾的滿減數額,同時參加滿減活動的櫃臺限制在此櫃臺。
欺詐陷阱七:低價承諾高價賣
案例:某漁村為就餐者提供某魚類價格時,口頭低報為68元/斤,而其在結賬時卻按菜譜標示的價格198元/斤結算,屬於低價承諾高價結算的欺詐行為。
一飯店在客人點菜時拿出一套低價菜單為客人點菜,當客人用餐結束後結賬時,又以另一套價格高的菜單結賬。
哈市物價局負責人表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與其交易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有關部門吊銷營業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