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嫌疑人吳家森
生活報5月10日訊 “我家孩子在村頭發現一具女屍,燒得面目前非,把孩子嚇壞了!”4月16日,記者接到五常市和平村中和屯村民打來的電話,立即從哈爾濱出發,趕往案發地。記者趕到時,五常市公安局刑偵、技偵等多部門正在現場勘察。從案發到破案,在記者全程跟蹤采訪的40多個小時裡,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案發現場小村農田發現燒焦女屍
和平村中和屯是一個僻靜的小村,共88戶人家,農忙之餘,鄉親們喜歡相互走動,嘮嘮家常。中和屯本來有著一股遠離鬧市的清靜,不過,在發現女屍的消息不脛而走後,小村子炸開了鍋。
案發現場是一處路邊的農田,距中和屯不足300米,站在路邊,隱隱能看見一個黑影躺在雜草中。圍觀的村民說,就在不久前,騎車上學的孩子們發現田裡好像躺著一個人。孩子們回家一說,半信半疑的家長一路小跑跟著孩子來到現場,卻看到了讓他們膽戰心驚的一幕:“真是個人!還被燒焦了!”村民們頓時議論紛紛。
接到報案後,五常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及刑事技術室的相關人員立即趕到現場。安撫村民回家休息後,對現場加以保護的同時展開初步勘察。“頭東腳西,衣服燒焦,皮膚革樣化。”五常市公安局刑事技術室偵查員在死者身上及周圍仔細翻查後,並沒有發現任何能證明其身份的線索,甚至無法分辨死者的身份、年齡。
案件偵破取證女子死前與人搏斗過
死者是誰?這裡是不是案發第一現場?這些問題在記者腦海中不斷閃現,但是,不能影響辦案,記者只能光聽不說,細致觀察。偵查員們也在低聲研究,並在現場反復查找。“這有發現!”很快,在距離死者50厘米處發現一把紅色剪刀,據屍體四五米處,還有一把木把匕首,匕首刃處已斷裂。“另一截在死者口中,穿透到喉嚨,這處穿透傷能夠確定是致命傷,死者很可能是死後被焚屍。”五常市公安局刑事技術室孫斌主任說,從屍體焚燒的嚴重程度看,凶手應該使用了汽油。
由於屍體周邊異常凌亂,偵查員撥開雜草和玉米秸後,又發現了地面上雜亂無章的腳印。“有激烈搏斗的過程。”這一點,讓偵查員確定這裡就是案發第一現場。現場鞋印只有兩種,一種是女士高跟鞋,和死者所穿一致,另一種則是男性皮鞋的痕跡。由此判斷,女死者在生前曾和一個男人爭吵搏斗,然後被殺害焚屍。
“從汽油入手查!”五常刑警大隊大隊長賈繼偉派出一組偵查員對沿途加油站進行走訪,另外,另一組偵查員也叫來附近村屯的村民進行詢問。遺憾的是,附近加油站反映近幾日沒人拎著容器買汽油,而村民也都不認識死者。
推理凶手騎摩托受了傷
匕首、鞋印、汽油,現場還有什麼忽略了?這時,案發現場旁邊水泥路上的血跡引起了偵查員的注意。
從水泥路上留下的點點血跡和死者的血型並不相同這一點判斷,行凶者應該也受了傷,而且血跡發散性很強,明顯是運動狀態,有一定速度。“正常的行走和奔跑速度,血滴無法形成如此發散狀態。”偵查員根據血滴發散的特征及血滴之間的距離判斷,嫌疑人應該不是徒步逃跑,“是摩托車。”副大隊長曲超凡說,只有完全不封閉的摩托車纔能讓血液滴落到馬路上。
通過血跡,偵查員又發現了一條重要線索。“摩托車應該是右側通行,但血跡卻在馬路左側、靠近馬路中心線的位置,說明嫌疑人是左側身體受傷。”曲超凡說。
鎖定一受傷男子曾就醫
當晚,偵查員通過走訪得知,4月17日8時許,一男子急匆匆地跑到長山鄉衛生院治傷,而且受傷部位、治療時間與嫌疑人吻合。
種種跡象都指向了這個男子,他是犯罪嫌疑人嗎?4月18日4時,就醫男子姜某到案,然而審訊深入,之前的工作卻被推翻。“青霉素瓶碎了劃的,不是他。”偵查員在姜某所說的受傷地點,找到了玻璃瓶碎屑及遺留的血跡。姜某的嫌疑被徹底排除,案件又回到了原點。
重查一張手機卡“引”出真凶
第一現場是刑事案件的“生命”,偵查員又對案發現場進行了四個多小時的查找後,在屍體南側的溝裡找到一個印有吉林酒廠名字的打火機,在距屍體十米左右的草堆裡,還發現了一張手機卡。
結合打火機和手機卡,專案組迅速決定去吉林。在吉林通信部門的配合下,一個和手機卡聯系密切的號碼引起了偵查員的注意。這個號碼的機主叫小燕,目前下落不明。很快,偵查員組織小燕的家屬辨認屍體,小燕的哥哥認出死者正是小燕。
據小燕哥哥說,妹妹打工時認識了一個男人,還因此要和妹夫離婚。經查,這個男人叫吳家森,老家正是中和屯88戶人家中的一戶,父母一直居住在此。通過將吳家森父母的血液和遺留在現場的血跡進行了DNA鑒定,血跡確定是吳家森的。4月18日,吳家森被抓捕歸案。
嫌犯講述5年婚外情崩於6000元
52歲的吳家森到案後,情緒很平靜,他說自己就是一時衝動。“她要我幫她弄6000塊錢,我騎摩托帶她去,可一路上她就跟我囉嗦,總問我是不是騙她。”吳家森說,他本來就心焦,聽到小燕沒完沒了逼問,也不耐煩了,兩人吵了起來。“她從兜裡拿出剪子紮我,給我整急了,就從後備箱拿出刀。我倆撕扯起來,胡亂捅了幾下,她就倒了。我沒想燒她,但看她還穿著我買的衣服呢,我就想‘你也別穿著我買的衣服,點了得了’。”
說到雙方的家庭,吳家森眼神黯淡下來,他與小他13歲的小燕五年前偶然相識,開始時他們倆的感情與各自的婚姻“井水不犯河水”,可隨著相處的深入,小燕跟他有了結婚的意思,這次回中和屯就是見吳家森的父母。“離婚再一起過,很麻煩,其實我也有點厭倦了,纔對她的咄咄逼人那麼反感。”吳家森說,他也想不明白當時是哪股子邪勁,纔做出這樣衝動的事。也許,當他和小燕越過婚姻的“圍牆”之時,這個悲劇就已經在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