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莉生活照。
東北網5月16日訊 張麗莉,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5月8日,面對危急時她勇敢的一躍,永遠定格在時空。她用無私的大愛感動了一座城市,用崇高的品質影響了一個國家。現在,張麗莉已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昇華為一種精神。
此刻,她仍然在病榻上接受救治,但她的事跡和精神已經傳至全國的每一個角落,並不斷地感動著更廣泛的人群。為了尋找更深層次的感動,踏著“最美教師”的足跡,記者在“東方第一城”佳木斯開始“尋找”張麗莉。
記者感受:愛已融化在她的血液裡
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這是張麗莉工作並深愛著的地方。這裡有她的同事,更有她牽掛的學生。走進教學樓,在一樓大廳,迎面看到的就是一個大大的“愛”字,“愛乃生命之血脈,愛是教育之真諦”,不知道張老師曾多少次面對這個鮮紅的大字,她一定是把這句話融化在血液裡了。此刻,記者面對這鮮紅的“愛”字,心中湧起莫名的感動。
“麗莉是一個特別有愛心的人。”每一個熟悉她的人都會這樣評價,這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她最真實的寫照。麗莉的學生孫瑤還記得,去年的5月15日是她的生日,從到了學校開始,她就企盼著麗莉姐給她的驚喜。兩個小時的等候讓她有些焦慮,但最終麗莉姐沒有讓她失望,“對不起孫瑤,今天是你的生日,祝福來得有些晚,祝你生日快樂!”伴著祝福的驚喜是一個檸檬。“一個檸檬讓我記住了麗莉姐的真誠,她的話語就像那個檸檬,時時在鼓勵我好好學習,激勵我在學業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孫瑤說。
學生期盼:再聽聽美妙的高跟鞋聲
緩步走上三樓,一種莫名的悲傷迎面襲來,循著悲傷的味道,記者在轉角處找到了張老師的班級,在53張懮郁的臉龐中流露出的是等待,只有中考的倒計時牌還在時刻提醒著孩子們:麗莉姐不在,更要好好學習。
張麗莉在這些孩子的眼中被賦予了很多意義,老師、母親、姐姐……“麗莉老師常常讓我們感動,她總是在不經意間給我們溫暖,她是老師,更像媽媽,那些點滴真的不知道從何談起。耳邊縈繞的還是她為打消我們的困意講的笑話,還是她在課堂上的朗朗笑聲。我們要對麗莉老師說,‘我們都在等著你來上課,老師您會回來的,我們盼望著聽到您那漸行漸近美妙的高跟鞋聲音。老師,我們想您’。”這是53名孩子集體的心聲。
學生生病了,她買營養品去看望,落下的課找時間給補上;學生自習時,她替學生做值日,給他們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更多的學習時間;體育考試下大雨,她把自己的傘和衣服讓給學生,保證他們考出好成績;家長會天氣熱,怕家長受不了,她自己掏錢給每位家長買冰棍;放學時學生等不到來接的家長,她主動打車送孩子回家……點點滴滴,悉心關懷,兢兢業業,無私奉獻。
張麗莉工作所在的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資料片)
同事評價:要麼不做,要做就最好
走進教學校長靳艷萍的辦公室,她正在籌劃給麗莉捐款的事宜。對於她來說,麗莉的傷痛意味著的不僅僅是暫時失去一名年青骨乾教師,更是少了一位關系融洽的同事,少了一個貼心知己的妹妹。
“張麗莉給我的印象特別深,‘第一個麗是美麗的麗,第二個莉是茉莉花的莉,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唱的就是我……’這是她2007年來到學校時的自我介紹,短短幾年內,她已成為了我們學校最優秀的年輕骨乾教師,她開創了許多新鮮的教學方法,並能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她經常說‘管心勝於管人’,她也真的做到了讓學生讀懂她的話,家長讀懂她的心。”
靳校長和一些老資格的老師也都對她的教學方法頗感興趣,“她的人生信條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她真的做到最好了,她與孩子們平等相處,幾乎跟孩子們形影不離,上課、吃飯、出操,她總是拉著孩子們的手,挽著孩子們的胳膊,可以說她是真的走入了孩子們的心中。”
張麗莉生活照。
醫生感嘆:醒來時掛念的還是學生
走出校園,心中被愛裝得滿滿,記者奔赴下一站佳木斯中心醫院。到了門前,想到在這裡她雙腿被截肢,一股鑽心的痛就湧了上來。
在張麗莉曾住過的病房前,該院ICU主任李德崇眼含著熱淚,將她的營救場景還原。8日21時許,120急救中心的車輛將張麗莉和5名受傷的孩子送到了急診室,各科專家立即分別對她們進行檢查、救治。經初步檢查,受傷最重的是張麗莉,當時她已處於休克狀態,生命垂危。經過多名專家聯合會診和全面檢查後,初步診斷為:雙下肢碾壓傷毀損傷、左側股骨乾骨折、胸11椎體壓縮性骨折、骨盆骨折、雙上肢雙手碾壓傷,失血性休克,多發肋骨骨折、連枷胸、右胸氣胸,心髒挫傷。
隨即,張麗莉被送往ICU搶救,進行輸血抗休克治療。多名專家認真會診、反復討論,認為只有進行截肢手術纔有可能保住生命。在征得家屬同意後,醫院為她實施截肢手術。手術從當日23時30分開始,歷時5個半小時,直至次日凌晨,輸血達到5200毫昇。經過一夜的抗爭,她的生命體征趨於平穩。
9日早5時,重癥監護室護士長欒衛紅接到單位電話後,緊急趕回ICU病房。“當時我被看到的場景嚇呆了,她的雙腿部位已經空蕩蕩的,並用厚厚的敷料包裹著。我心裡咯?一下,一陣心酸。太可惜了,這麼年輕,怎麼面對以後的生活啊!可她的傷實在太重了,為了保住生命,沒有別的辦法了。在隨後的監測護理中,為了減輕她的心理負擔,我一直叮囑身邊的護士‘注意點她的腿和腳,別碰著,要把被子蓋好。’這個時候,她們都在強忍著眼中的淚水。清醒過來的她也非常配合醫護人員的照顧。當她示意難受想說話的時候,護士們拿來了一塊白板,她握著筆在白板上寫道,‘我為什麼不能說話了?我還能當老師嗎?’護士俯在她耳邊輕柔地對她說,‘你的家人和學生都在外面呢,你可要堅強,你一定會好起來的。’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她的眼角流出了淚水。”
記者手記
在佳木斯市尋找了一整天,記者發現,不僅僅在學校裡、醫院中、商場櫃臺前、出租車上、公園一角……在佳木斯這座城市的每寸土地上,都有張麗莉的存在。張麗莉早已超越了這個名字本身的含義,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精神的存在,是愛賦予了這個名字如此偉大的力量。
韓愈曾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在張麗莉的眼中,這都是本職工作,更重要的還有師愛。她曾經有過孩子,但為了更好地照顧她的學生們,這個小生命未來得及看這個世界一眼就離開了。就是這樣一個28歲的大女孩,身上卻散發著無限的母性光輝。愛是一種本能,是一種無私。正是因為這種神奇的力量,纔讓張麗莉在危機時刻,把愛在一瞬間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