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搶救『最美教師』張麗莉的日日夜夜
2012-05-19 09:56:4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雪 喬蕤琳 許延慶 衣春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5月19日訊 5月8日,在突如其來的車禍中,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女教師張麗莉不顧個人安危,勇敢地將兩名學生救起,自己卻被碾壓在車輪下,她將生的希望傳遞給了學生,將危險留給了自己。

  一

  張麗莉老師的安危,得到中央和省領導的高度關注。

  11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打電話給省委書記吉炳軒,向張麗莉及其家人表示誠摯的慰問,並轉達對張麗莉的崇高敬意。她要求省委、省政府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吉炳軒當即向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傳達了劉延東的慰問,要求醫療部門不惜一切代價對張麗莉進行精心治療。

  15日下午,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的委托,省委書記吉炳軒專程來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看望張麗莉,向張麗莉致敬,向其家屬表示慰問,並感謝醫務工作者的精心治療。

  16日上午,團省委負責人代表團中央對張麗莉家屬進行慰問,轉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對張麗莉的慰問和敬意。

  16日,教育部總值班室給省教育廳打來電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請教育部通過省教育廳再次轉達對張麗莉及其家屬的問候。

  17日上午,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憲魁來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監護室看望張麗莉。

  連日來,張麗莉老師的安危牽動著龍江3800萬人民的心,激發了廣大醫護人員的責任感。

  從5月8日到18日,醫護人員連續奮戰,日夜不間斷地工作。

  二

  5月8日,佳木斯市急救中心接到呼救電話後,立即派出急救車趕赴事發現場,將傷情嚴重的張麗莉送往佳木斯市中心醫院搶救,呼嘯的救護車警報聲,劃破夜的寧靜,一場挽救張麗莉生命的接力開始了。

  救護車還在路上,佳木斯市中心醫院已經啟動了突發應急預案,開通急診急救綠色通道,僅僅20分鍾50名醫護人員就全部到位,做好了接診准備。急救車輛到達後,市中心醫院立即組織專家會診,為張麗莉進行了5個半小時的“急診雙下肢高位截肢術”治療。市中心血站啟動應急預案,開通綠色通道,保證搶救用血,2天時間通過綠色通道緊急供血12000毫昇。

  5月12日中午,哈醫大一院接到省衛生廳的指示,到佳木斯為張麗莉進行會診救治。哈醫大一院由一位副院長帶領由各科骨乾組成的專家組,爭分奪秒地趕往佳木斯。專家組在佳木斯市中心醫院為張麗莉進行緊急會診,會診後專家組認為,張麗莉傷情嚴重,需要立即轉送上級醫院進行救治,拯救張麗莉的接力棒向哈醫大一院傳遞。

  轉院搶救的風險很大,從佳木斯到哈爾濱的路上,隨時可能發生意外。不過,省衛生廳和哈醫大一院的領導都下了決心:雖然會有風險,但是必須冒險,必須要用最大的努力挽救英雄教師的生命。當晚11時左右,哈醫大一院專家組與當地醫院醫生組成車隊,連夜護送張麗莉到哈醫大一院繼續治療。省衛生廳廳長趙忠厚反復強調,一定要用最好的救護車、最好的醫護團隊來負責張麗莉的轉移。兩輛看似普通的急救車上,配備有最先進的急救設備,被稱為“移動的ICU”。車內的醫護人員時刻關注著張麗莉身體的各項指標,一旦出現異常,馬上就要和車隊的專家聯絡。車隊後面的醫學專家精神更是緊張,一旦張麗莉生命出現危急狀況,他們必須馬上進行搶救。“從離開中心醫院到張麗莉進入ICU,我的神經一直都繃得很緊,一直到現在也放松不下來。”哈醫大一院骨科主任畢鄭鋼教授對記者說。

  每快一秒鍾,張麗莉生的希望就越大,整個高速公路上開闢了一條綠色通道,5月13日凌晨2時55分,張麗莉被安置在哈醫大一院ICU隔離病房。

  張麗莉入院後,專家組連夜組織ICU、骨科、呼吸科、胸外科、普外科、感染科、影像、超聲、藥劑等科室專家進行會診,制定周密的治療方案。會診後為張麗莉制定了個體化治療方案,專人專護,隨時進行病情總結和討論,盡一切努力挽救張麗莉的生命。

  ICU病房外,省衛生廳領導與哈醫大一院專家組以及從北京趕來的專家一同召開緊急會診,探討張麗莉的傷情,研究下一步治療方案,一直到13日上午,省衛生廳的負責人纔離開醫院,回到單位繼續研究如何協調張麗莉的救治工作。


 

  5月13日下午,在外地出差剛剛返回哈爾濱的哈醫大校長楊寶峰院士沒顧上回家,就直接趕往哈醫大一院了解張麗莉的病情。

  出差返回醫院的哈醫大一院院長周晉,5月14日早晨看望張麗莉,並親自主持全院專家會診。醫院決定,舉全院之力進行搶救,不惜一切代價。當即成立搶救張麗莉專家醫療組,由院長擔任組長,相關病房主任都參加搶救專家組,各病房派出教授隨時參加換藥和治療工作。

  為做好張麗莉的搶救工作,專家們一直堅守在ICU病房之中,密切關注張麗莉病情的變化,並采取有效措施治療。幾位專家組的成員從12日中午到13日晚,連續工作了30多小時沒有休息。專家們只有一個願望,一定要盡全力挽救英雄的生命。雖然這些醫護人員已經十分疲憊,但他們依舊堅守。一位參與搶救的醫生告訴記者:“雖然很累很疲倦,但是我連咖啡都不敢喝,因為害怕手抖,影響治療。”

  17日凌晨,衛生部醫政司率領衛生部專家組到達醫院,連夜與哈醫大一院的專家組共同會診。當天上午,為張麗莉做了一些相關檢查之後再次進行會診。

  三

  回想起接診情形,哈醫大一院ICU病房主任趙鳴雁說:“晚上7點多,科室接到張麗莉要轉到醫院的消息,就緊急挑選最具專業經驗且心細的護師隨時待命,全科室嚴格消毒備戰,醫院的醫生和護士沒有人離開,都想盡一份力。”

  各科專家匯聚ICU為張麗莉會診的時候,護士們也早已做好配合醫生診治的准備。醫院成立了護理小組,挑選高年資護師為張麗莉進行護理操作,並配一名護士進行每日的消毒隔離,這是為了控制感染,有利於張麗莉的治療。

  雙重隔離間內,醫院的護理人員不斷地做著護理操作。即便在張麗莉昏迷的狀態下,她們也希望通過護理操作,給張麗莉一個乾淨舒適的環境。她們嚴密觀察著病情,將護理記錄在特護單上,即便體征平穩時,也沒有絲毫放松。因為疼痛和體質虛弱的緣故,張麗莉的汗液很多,護士們一遍遍地擦洗,還要小心避開其它外傷。張麗莉帶著氣管插管,痰液多且粘稠,護士們站在床旁,不斷地為呼吸機添水,做好濕化和隨時吸痰的准備。每日的幾次換藥是護士們最辛苦的時候,五名護士要完全地將張麗莉托起,並距床一定的距離纔能讓醫生更好地換藥,換藥的時間最短也需要二十分鍾,很多時候,護士們的手臂都是微抖麻木的,但是她們從不言苦從不說辛勞,不僅因為對象是捨己救人的張麗莉,在她們心裡,全心全意護理是她們應盡的職責。

  哈醫大重癥醫學科護士長王磊告訴記者,為了讓英雄得到最好救治,張麗莉的每一個治療細節都有醫生跟蹤,比如各項化驗、外出陪檢、給藥、病情觀察,成立了由9名高年資、經驗豐富的護士組成的護理小組,24小時不離張麗莉的身邊。

  “我們在給張麗莉治療時,很多護士都會流淚,有的是因為感動和敬仰,有的是因為難過和心疼。在我們心中,她不只是病人,她更像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姐妹。她對我們說謝謝,可是我們也想對她說聲謝謝,她的奉獻,她的堅強,會成為我們醫院所有醫護人員的精神力量!”王磊說出了哈醫大一院全體醫護人員的心聲。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