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記綏化市聾兒自閉癥康復中心:愛讓他們走出自閉的大門
2012-05-21 10:20:59 來源:東北網-綏化日報  作者:陳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1日訊 這是一所特殊的“學校”,有25名聾啞兒和50名患有自閉癥的兒童在這裡生活、學習並接受康復治療。2009年至今,已有20多名孩子從這裡走出“自閉”的大門,其中5人考上了大學,10人參加了工作。

  這裡,就是多次接受省市領導視察、被這裡孩子們的家長稱之為“積善之家”的綏化市聾兒自閉癥康復中心。

  這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1000平方米場地裡,除了和普通學校一樣的課桌、微機和一個教室一臺嶄新的液晶電視外,其它30多種新購置的大型感統設備是一般人不認識的。據中心田淑芬主任介紹,中心設置了各類球室、精細室、單訓室、蒙式教室及感統訓練室等,並不斷引進國內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去年至今,引進的感統訓練儀、多媒體教學等設備就花了三四十萬元。

  在這裡,有一群特殊的“教師”,她們都是經過嚴格考試後篩選的幼教、特教,並被指派到“北京星光路兒童潛能發展中心”、“長春育龍特殊兒童語言康復潛能開發中心”、 “北京智泉萬花筒感覺統合教育師資培訓班”,學到了全面的感統訓練技術後纔上崗的。這群特殊的“教師”面對的是一群特殊的“學生”,這些孩子由於和家長之間存在著交流和溝通障礙,他們的表達方式常常是怪異或不可理喻的,有的東張西望,到處亂跑,頻繁出現刻板動作;有的怪叫和不停地怪笑;有的甚至出現攻擊性、破壞性和自傷性行為。因為每個孩子的“病情”不同,阿姨們在使用儀器設備對他們進行基礎康復外,還必須一個個因人施教。有個自閉兒童來中心治療時9歲,會說話但不說,還會騎自行車,最大的毛病是不認識東西,苹果香蕉分不清。為此,中心專門派一名阿姨定期帶他去小賣店、超市買東西。一年下來,這個孩子終於會識別東西了。他的父母非常高興,逢人就說:我兒子會花錢買東西了。

  幾年來,隨著中心康復水平、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心聲名鵲起,前來治療的孩子逐年增多,由開業時的幾個人增長到現在的75人,生源來自天津、長春、吉林、大連及黑龍江的哈市、大興安嶺、齊齊哈爾、五大連池等地。為了減輕孩子的家庭負擔,中心實行了全托服務、封閉管理。讓孩子們吃好喝好睡好,身體健康,是中心的第一要務。每年,中心春秋兩次為孩子們做身體檢查。孩子們的伙食天天換菜譜、周周不重樣。

  田淑芬最擔心半夜電話響,因為中心規定,孩子生病,必須立即通知主任。今年春天的一個深夜,中心裡的一個兒童突然發燒拉肚,田淑芬接到阿姨電話後,立即和丈夫打車來到中心,將患病兒童抱到市人民醫院,看孩子輸液安然入睡後,天已大亮。

  盡心呵護、精細管理和高質量的康復治療,使中心的一批批聾啞兒童走進“有聲”世界、一批批自閉癥兒童走出“封閉”的大門。來自天津和木蘭的兩名自閉癥兒童,來時均無生活自理能力,雖有口語能力,但從不與人交往,並且發音含糊不清,在中心康復7個月,他們已能主動清晰地與人交往,並喜愛參加各種活動。幾年來,已有25名孩子從這裡“合格畢業”,年齡大的有的上了大學、有的參加了工作,年齡小的也回到家中上了當地學校。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