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5月29日訊 哈工大能源學院的四名本科生歷時兩個月完成了《哈市春季典型區域PM2.5污染狀況調查研究》。28日,記者獲悉,他們在城市邊緣區和中心區域各選擇了一個居民區,發現居民區4?6層為PM2.5濃度較低,10?15層PM2.5濃度最高。
監測數據來自近20個地點
PM2.5是對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其直徑相當於人類頭發的1/20大小。PM2.5不易被人體阻擋,同時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進入人體後可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等疾病。
哈工大能源學院學生,張亞男、顧昊、朱文和韓瑞對哈市春季典型區域PM2.5污染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哈工大燃燒工程研究所教授高繼慧成為了這個項目組的指導教師。從今年3月起四名大學生采用由美國生產的便攜式氣溶膠檢測儀對哈市PM2.5進行了實時監測。
項目小組負責人張亞男說,20個監測地點,涉及工廠、公路、小區、學校、郊區等不同區域。小組每天6時出發采集數據。
下午13-14樓現PM2.5濃度峰值
在西大直街哈特路段人街道,項目小組進行了全天監測,每15分鍾取一個點。他們發現隨著車流量的增減,該區域PM2.5的質量濃度量出現早晚高、中午低的變化規律。
對於居民區的調研,項目小組選擇了城市邊緣的一個小區和城市中心的一個小區。從7時至19時,測量結果顯示,上午PM2.5濃度普遍不高,而下午PM2.5濃度長時間偏高,10樓以上各樓濃度開始急劇昇高,並於13-14樓附近出現全天濃度峰值。
勿在車流量大路段附近鍛煉身體
5月24日他們最終完成了調研報告。根據調研結果,他們為市民防范PM2.5支了三招:
通過對不同天氣狀況PM2.5監測表明,PM2.5濃度值從高到低依次為大風天、晴天、陰天、雨天、雨後晴天。建議市民減少在大風天和重度陰天裡不必要的外出,而雨後的晴天則是出行游玩的好選擇。
車流量大的公路附近,14時至18時期間極易出現PM2.5峰值濃度,建議駕駛員及乘客在此時段盡量不要長時間開窗通風,建議市民避免在14時至19時外出鍛煉。
通過對典型居民區高度方向PM2.5監測可知,4?6層為PM2.5濃度較低,10?15層PM2.5濃度最高。午後10層以上樓層的PM2.5濃度易急劇昇高。因此,建議10層以上居民家最好不要在午後和傍晚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