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9日訊 五月的龍江大地,綠樹成蔭,生機盎然。一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讓黑土地更具活力。伴隨著公路建設“三年決戰”的完美收官,以及國家和我省對道路運輸發展新近出臺的一系列舉措,我省的道路運輸企業也在這個美好的季節,迎來了新的發展春天。
農墾北大荒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進興奮地告訴記者,借助今年我省將被列入全國第二批甩掛運輸試點省份的契機,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動下,農墾的糧食外運又有了新的解決途徑。
發展甩掛 破解大宗物資運輸難題
李進告訴記者,農墾每年有90%的糧食需要外運出省,主要集中在10月到次年5月。過去這一時期正值我省公路建設期,同時受公路運輸成本比較高的影響,大部分糧食選擇鐵路運輸。但鐵路運輸也面臨很大壓力。黑龍江屬於鐵路堵頭局,運力並不充分,糧運期又趕上煤電等一系列物資的運輸期,因此每年的糧運都面臨很多難題。而甩掛運輸卻可以破解這一難題。李進說,甩掛車就等於公路集裝箱。與傳統運輸方式相比,甩掛運輸的優勢在於,使用標准車,避免了超限超載;節省牽引車數量,減少駕駛員的配置;減少裝卸等待時間,利於提高貨物流通速度;便於多式聯運,利於綜合運輸發展。尤其是國家和省裡還給予補貼,既節省了運費,提高了運速,還可以保證運力。今年,北大荒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已計劃在農墾九三分局建設甩掛車運營場地。
記者從省道路運輸管理局了解到,該局將深入研究農墾乳業、糧食、豆油等深加工產品的貨源組織,搭建貨源信息平臺,做足市場分析預測,做出具體的運輸規劃。
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朱金玉告訴記者,農墾的物流企業應該在適應產糧大省的需要上做文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物流方案,開展與經濟發達城市間聯盟運營,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將我省糧食運送到銷售區域。同時,為推動道路運輸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我省將大力發展甩掛運輸,力爭在“十二五”末,使全省甩掛運輸試點企業達到10家以上,試點企業牽引車達2000輛,掛車達4000輛,拖掛比為1:2。
資源整合 客運走向集約
今年,我省提出公路建設“三年決戰”新增的3000多公裡高速公路,要重新規劃線路和班次,面向社會招標;支持骨乾企業對個體車輛和小型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和兼並重組。
哈爾濱客運總站站長王洪生告訴記者,過去我省的大部分運輸企業都是一家一戶的單車經營,沒有抵御風險的能力,規模企業不多。現在我省的公路基礎設施已經十分完善,需要走強強聯合的模式,將企業做大做強。
面對新舉措,哈爾濱市阿城運輸公司董事長孫慶有告訴記者,省裡的政策讓他感覺特別激動。資源的有機整合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尋找新的機遇,也有利於市場的良性發展。以阿城至哈爾濱的線路為例,2002年,包括他們公司在內的5家企業成立聯合體,整合資源。2010年底,這條線路的130臺車進行公交化改造。票價從過去的10元變為現在的7元,既規范了市場,百姓又得到了實惠。
龍運客運公司董事長董令三介紹說,推進資源整合,實現全行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形成規模效益已勢在必行。同時,在經營好舊有模式的基礎上,企業也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龍運公司為例,在長、中、短途協調發展的基礎上,要重點發展旅游運輸、包車運輸、節點運輸等多元化運輸產品。
朱金玉告訴記者,高速公路客運班線要重新規劃布局,客運企業要盡快建立快速、高檔、獨立、集約的運營模式。到“十二五”末,產值10億元以上的運輸企業發展到5家以上,產值5億元的運輸企業發展到10家以上。
物流園區 告別單純物業型管理
不僅僅是貨運、客運企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我省的物流園區也在積極尋找著有利於園區壯大的“最佳路徑”。“物流園區不僅僅是單純的物業管理,而應定位於物流企業的平臺運營。”哈爾濱龍運物流園區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曉光興奮地說。
白曉光介紹,龍運物流園區計劃投資6300萬元,建設全省物流網絡信息中心。同時,籌劃成立全省物流園區聯盟,帶動我省物流園區發展,再創龍江名牌物流企業。通過聯盟搭建企業與政府職能部門溝通的橋梁,促成各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各地市信息共享,共同組建網絡信息化平臺。實現企業間的投、融資對接,使我省物流企業實現聯動。以後,車主、貨主都將享受到一站式服務,想要走哪個線路,不用挨家挨戶問,只要到信息平臺查詢即可;同時信息平臺還可以將多家零散的貨物打包整合到一趟車上,並盡可能地為車主提供返程的貨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