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訊 5月27日,記者從市農委了解到,截至26日晚,全市120萬畝水田已基本完成插秧。農業機械“大顯身手”,全市共出動插秧機4750臺,機械化率達到98%,大幅提高了插秧效率,確保了不插“六月秧”。
據了解,今春氣溫低、溫差大,前後兩天最高溫差達10℃以上,晝夜最高溫差近20℃,對稻苗生長非常不利,致使水稻插秧時間延後。
為克服天氣影響,全市各級農業乾部深入田間現場指導,同時充分發揮機械的作用,搶時、快插,縮短插秧期,總體呈現出速度快、質量高的特點,確保了水稻全部在豐產期插秧。
地處大慶市第一積溫帶的肇源縣,5月11日啟動插秧工作,比往年晚了4天。面對75萬畝的插秧任務,該縣充分發揮機械的作用,在完成柴油等農資儲備的同時,及時調配,合理布局,先後引進水稻插秧機3000多臺套,僅用11天便高質量完成了插秧任務。林甸、杜爾伯特等縣區也科學合理安排插秧作業,搶農時、搶進度,高質量、高標准地完成了水田插秧工作。
據市農委黨組成員、總經濟師王世喜介紹,機械插秧比人工插秧行直、穴距均勻、深淺一致,且用苗少、緩苗快、分?多。一般來說,機械插秧後的地塊可比人工插秧的增產27%。插秧過程中,大慶市還應用了自走式高速插秧機,每臺機器每天插秧高達60畝。由於各縣區組織到位,措施得力,水稻插秧工作在規定農時內全部完成,為今秋水田大豐收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