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探訪工業『新星』 破解肇州『密碼』
2012-06-01 07:04:5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農業大縣如何發揮資源優勢,和市場實現無縫對接?如何構築主導產業、“量身定做”特色產業,向經濟強縣跨越?

  黑龍江日報6月1日訊 近年來,肇州依托特色鮮明的農畜產品加工區,工業經濟蒸蒸日上,昇騰起我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一顆“新星”,受到省委、省政府關注。

  初夏,記者走進肇州,破解隱身奇跡背後的“密碼”。

  論資源優勢,肇州最長久、最可靠的還是農畜產品。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必須利用農業之長補工業之短,毫不動搖做足農畜產品加工這篇大文章

  出肇州20分鍾,汽車下了公路,駛入杏山項目區。平直的水泥路邊,新建的廠房一棟棟、一排排,新開的工地塔吊林立、機聲轟鳴,路燈、車站、綠化一應俱全。

  走進坐落於這裡的肇州農畜產品加工區管委會一樓,一幅巨型沙盤映入眼簾。園區綜合工作部部長徐立本告訴記者,杏山項目區是園區核心區,從前是一片鹽鹼地,現在已開發建設近5平方公裡,不到一年規模又擴大了一倍,正著手三期開發的招投標。“落戶園區的企業,一大批是行業龍頭,光是全國五百強就有3家。”

  自信滿懷,豪氣衝天。肇州趟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新路。

  肇州是國家糧食生產先進縣和我省西部畜牧主產區之一,玉米、生豬、肉牛、雜糧等物產資源豐富。但工業在風光盡失、一油獨大之後,漸漸迷失了方向。在大慶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熱潮中,縣委、縣政府一班人掀起“洗腦”風暴,找尋工業強縣的路徑。縣委書記王興柱提出,只有堅持“以工帶農、以工促農、以工興農”,用工業化思維統籌肇州縣域經濟發展,纔能走出一條內生增長、科學發展之路。論資源優勢,肇州最長久、最可靠的還是農畜產品,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必須利用農業之長補工業之短,毫不動搖做足農畜產品加工這篇大文章。

  方向一定,發展戰略便浮出水面:以農畜產品加工園區建設為統領,按照發展優勢產業、推進產業聚集、培育核心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優勢集群的思路,構建園區工業發展體系,努力實現由農業大縣、資源大縣向工業強縣、經濟強縣的轉變。

  集聚全縣力量,規劃、推進園區建設,杏山、豐樂、長山、永樂項目區競相起跑。“從2010年到今年上半年,縣財政投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已突破4億元,相當於同期可用財力的一半。”縣長陳國彬的總結很形象:“我們咬緊牙關,一‘砸’到底。”

  不到兩年時間,肇州農畜產品加工區達到“五通一平”標准,建設了園區服務中心、金融財稅中心、物流園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保設施和集中供熱、節能照明等基礎設施,承載項目能力大增。成功晉位省級工業園區,正在爭晉省級重點工業園區;躋身全省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正在申請納入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

  在肇州采訪,記者聽到最多的字眼是“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勒緊褲腰帶,埋頭自己乾”,成就了“肇州速度”,實現了“彎道超車”


 

  舞臺搭起來,項目立起來。

  政策導向,全員招商、定位招商、放飛招商、攻堅招商,招商引資一浪高過一浪。2011年到位資金24億元,是上年的1.5倍。新引進百森食品工業園項目,投資10億元建設可口可樂冰露飲用水、果汁飲料及八寶粥、王老吉茶飲料、白象方便面等項目。項目建成後,年產值可達33億元,利稅3.8億元,安置就業1000人。

  集聚精乾抓推進。縣處級領導“五定六保”推進項目,跟蹤服務、專人幫辦,企業省心省力。成立了項目預審委員會,相關部門“集體會診”、會簽,項目審批“一站完”。縣經合辦副主任毛興春告訴記者:“肇州黨政班子一心乾事成事,項目有1%的希望就付出100%的努力。決策‘快’字當頭,談好就拍板,事不過夜。”

  環境好不好,投資者最有發言權。昆侖酒業“探路”之後,接連在肇州投資四個項目。鑫瓏騰肉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慶說:“縣裡頭頭腦腦到企業,就是低頭服務。要讓我評價,兩個字:到位。”

  在杏山項目區,鴻大牧業、鑫瓏騰肉業等加工企業產銷紅火,江蘇雨潤、長春皜月等肉類食品領軍企業投資的項目年內投產。“這些項目投產後,年可屠宰加工肉牛26萬頭、生豬100萬頭、肉雞3000萬只。”徐立本用數字注解。

  “肇州速度”,催生兩年“三級跳”。截至目前,肇州農畜產品加工區共入駐企業47家,項目總投資超過百億元,17個已投產。杏山項目區入駐項目29個,20個在建,9個已投產。今年,園區計劃引進投資億元項目5個以上、5000萬元以上項目10個以上。

  在最新出爐的全省工業十強縣榜單中,肇州一舉高居第二名。

  園區大而全,一遇衝擊必然垮掉。必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走專業化、特色化、深加工之路,鍛造魅力,激發活力,否則就是曇花一現

  園區建得好、走得快,不如瞄得准、行得遠。

  肇州農畜產品加工區加強頂層設計,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關聯度,引入循環經濟理念,放大“集聚效應”。長春皜月集團投資10億元,打造肉牛養殖、加工一條龍產業鏈;山東六和等企業生產的綠色專用飼料,供給畜禽養殖基地;江蘇雨潤、長春皜月生產的鮮牛骨,專供太愛?生物科技公司膠原蛋白?粉項目;昆侖啤酒項目,原料來自近鄰澤龍公司產出的玉米糖漿。

  擺入一個項目,多個項目主動跟進。到今年年底,園區項目將有20個以上建成投產。

  園區定位獨到,實現了一二產業無縫對接。工業反哺,肇州農業“四子登科”。豐富“肉案子”,以江蘇雨潤、長春皜月、鴻大牧業、興和生物科技、太愛?生物科技等企業為龍頭,建設綠色禽畜熟食肉制品、全蛋粉、蛋黃粉、膠原蛋白?粉等項目;擴充“酒壇子”,以昆侖酒業、全星公司、悅然飲品等企業為龍頭,開發國內知名品牌的酒類、果汁蛋白飲料、飲用水、涼茶等項目;拓展“米袋子”,以黑土香、谷源香等雜糧加工企業為龍頭,開發精品雜糧速食食品和健康飲品等項目;提昇“菜籃子”,以萬棟棚室和綠色種植基地為依托,開發“三果四菜一菌”綠色特色果蔬食品加工項目。

  龍頭照明方向,市場擺在門口。谷源香年產5萬噸雜糧加工項目達產後,肇州雜糧銷售“一勺燴”。雙發鄉養豬大戶王峰告訴記者,受益於杏山項目區,生豬每斤多賣1毛多,他一年就可多賺2萬多。

  咬定中國北方最具特色的現代產業園區目標,到2016年,肇州農畜產品加工區開發面積將超過10平方公裡,入駐企業100家以上,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以上,增加值150億元以上。僅現有項目全部投產達效,縣財政每年至少增收10億元。


 

  記者感言

  不換“葫蘆”就換“藥”

  一招鮮,吃遍天。肇州的招法,鮮在高人一籌、快人一拍、萬眾一心、別具一格。

  我省是農畜資源大省,玉米水稻、豬牛雞鴨,大部分縣家底基本差不多。如果再亮亮區位優勢、交通條件、氣候環境,肇州還要差一些。只不過,肇州發展縣域經濟,“葫蘆”沒換“藥”換了。

  不久前,我省某地市主要領導率團來肇州考察園區經濟,臨了感言:肇州發展優勢並不大,工業能搞得這麼好,源於思想觀念上去了。這個評價,一語中的道出了肇州工業奇跡般崛起的“藥引子”。

  “肇州模式”為破解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昇為發展優勢這道難題提供了范例,對我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啟示意義。

  首先,要探明家底,放開視野、立足長遠,審慎明晰經得起歷史推敲的發展思路。認准的路,堅定不移、持之以恆走下去,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因為人家今天“敲鑼打鼓”而亂了陣腳。其次,資源優勢只有放到經濟發展和市場規律的大環境中去考量、去構築,纔能“成勢”。否則,糧還是那堆糧,肉還是那塊肉,做不成真產業、大產業。再次,做好農畜產品加工產業文章,遠不是上幾個大塊頭項目那麼簡單,要力求形成上下游鏈條、提高關聯度,項目纔能站住腳,投資纔能有長遠效益。上項目切忌大而全,切忌見啥吃啥、吃啥啥香。

  換了這幾味“藥”,農業大縣發展工業的“葫蘆”纔能煥然一新,纔能治好資源大縣、工業弱縣的“沈?”。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