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設計者解讀牡丹江八條重點街路昇級改造規劃
2012-06-01 09:32:10 來源:牡丹江大鵬新聞網  作者:張銘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牡丹江5月31日訊 今年,牡丹江市確定昇級改造光華街等八條重點街路。改造後的八條街路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市民的心中都充滿了期待。記者從市規劃局了解到,按照“濱水、園林、現代、簡約”的基本定位,市規劃局整合本地設計資源,組織市規劃院、建築院,在上海同濟大學苗陽博士、北京中旭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於雷博士、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院代琛瑩碩士、北京古園林設計院劉征高級景觀師的參與下,合作完成了八條街路的昇級改造規劃。記者采訪了部分參與規劃的設計者,聽他們詳細解讀八條重點街路昇級改造規劃的理念以及相關細節。

  光華街--魅力之路

  光華街是城市的重要交通聯系通道,是展示城市魅力、城市發展歷程和城市文明的窗口。規劃圍繞“留、拆、改、淨”方針,著力打造路暢、街美、景優、宜居的城市形象。充分挖掘光華街的內涵與特色,強化光華街的對外窗口作用,將光華街建設成現代、文明、整潔、有序、美觀的城市風景線。

  光華街的建築風格和色彩以明快、暖色、中低彩度為主,色彩以“米色系”及“咖啡色”系為主基調,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建築功能調整變化顏色的色相、明度和飽和度作為輔助色和點綴色,形成色彩豐富又統一和諧的城市色調。

  規劃將光華街分為三個區段:第一段從西三條路至東四立交橋,長度為1540米,本路段以公共建築、綠化、廣場為主要景觀構成要素;第二段從東四立交橋至富江路,長度為1960米,本路段以綠化、4S汽車展銷廳為主要景觀構成要素;第三段從富江路至鐵嶺河大橋,長度為2050米,本路段以綠化、工業建築為主要景觀構成元素。

  地明街--民生之路

  地明街上匯聚了曙光新城、希望家園、綠地凱旋城等民生項目,是展現城市經濟發展的民生之路。

  地明街的規劃設計中始終以人為中心,通過視線通廊、中心綠化、廣場和步行道串接各個功能區。通過協調,使該地段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發展為以商業景觀為特色、生態自然景觀相協調、兼顧土地持續發展並存的優化規劃設想,從而營造出一種宜人的商業和自然相協調的環境。

  地明街作為我市具有特色的街道之一,設計中突出了其中央核心的獨特區位和功能特色,構築與其相稱的城市形象,創造出集商業、行政、居住、交通等為一體的道路景觀,打造牡丹江街道品牌。

  規劃將地明街分為四個區:科教文化風貌區,西起興中路東至康安路;商業休閑風貌區,西起康安路東至新華路;商住混合風貌區,西起新華路東至紡織一路;生態居住風貌區,西起紡織一路東至北安路。

  新華路--健康之路

  設計者依托新華路城市體育設施集中的優勢,致力打造出一條集生活性、交通性於一體的運動景觀路。

  新華路的建築風格定位是現代主義風格,通過簡潔、明快與方整的建築外形體現出時尚之感。新華路兩側建築以商住混合及辦公為主,在建築色彩控制中應充分體現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特點,采用簡單明快的色調,以淺黃及淺棕色的暖色為主,適度的點綴比較艷麗的顏色,提昇建築立體效果,營造輕松活潑、富有活力的建築景觀。

  新華路的規劃結構分為三個區:

  活力運動區:依托北山體育場及北山公園的資源優勢,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提檔昇級,將該區域打造成牡丹江市的市民健身中心。

  療養康復區:該地段內現有林業中心醫院和第一醫院均為牡丹江地區重點醫院。規劃突出醫院的療養康復功能,將該區段打造成橋北區域的醫療中心。

  城市休閑區:北側的三角綠地已經成為附近居民的休閑互動的好去處。規劃充分利用現有三角綠地,並結合金龍溪綜合整治的良好契機,積極開拓城市開放空間,營造良好的城市休閑區域。

  北安路、東四條路--跨越之路

  這兩條街路是城市重要的南北交通通道,集多種城市元素於一體,是展現城市跨越發展速度的交通性道路。

  北安路、東四條路的規劃原則是傳承地域的色彩歷史文脈,尊重地域建築的慣用色,營造景觀的統一性與連續性,營造適度的變化與繁榮氣氛,培養地域特征,創造有個性的景觀,應用配色調和法則,營造和諧景觀,尊重建築形態,選擇吻合的配色,關注色彩的耐用性問題。對北安路、東四條路現有建築色彩進行整合,尊重城市建築慣用色,以磚紅色、淺灰色、咖啡色等暖色調為主,根據不同的建築功能選擇不同的顏色作為輔助色彩,在同一中尋求變化。

  規劃在保障北安路、東四條路交通順暢的基礎上,將其建設成集商貿、居住、餐飲、休閑、娛樂、文化為主要功能的街路,打造成為展示牡丹江跨越發展的示范街路。

  南市街--印象之路

  南市街的蜿蜒之勢與牡丹江的流動形態遙相呼應,現代、時尚的商業設施集中,這條路將被打造成具有城市歷史發展印跡的景觀路。在保障南市街交通順暢的基礎上,將其建設成集商貿、居住、餐飲、休閑、娛樂、文化為主要功能的街路。

  南市街的規劃結構有七個節點,即東四條路交叉口節點、柴市路交叉口節點、太平路交叉口節點、3號音樂泡廣場節點、4號音樂泡廣場節點、濱江花園入口節點、西三條路路口節點。

  對南市街現有建築色彩進行整合,尊重城市建築慣用色,以米黃色、咖啡色、淺灰色等暖色調為主,體現建築自身時代色彩,盡量還原本色,根據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建築功能選擇不同的顏色作為輔助色彩。

  海林街--和諧之路

  海林街是城市的重要交通聯系通道,是展示宜居城市魅力、城市經濟發展、城市文明、城市和諧生活的窗口。

  規劃將海林街著力打造成路暢、街美、景優、宜居的城市形象,充分挖掘海林街的內涵與特色,強化海林街的對外窗口作用,將海林街建設成現代、文明、整潔、有序、美觀的城市風景線。

  海林街規劃建築風格以“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為主,體現簡潔明快並且時尚的建築特點。總體色彩定位是“和諧”,規劃建築色彩以明快、暖色、中低彩度為主,色彩以“暖系”為主基調。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建築功能調整變化顏色的色相、明度和飽和度作為輔助色和點綴色,形成色彩豐富又統一和諧的城市色調。

  興中路--青春之路

  這條路上城市高等教育設施集中,即將打造成牡丹江特色鮮明的學院派景觀路。

  規劃對興中路現有的建築色彩進行了整合,尊重原有色彩,以淺棕、淺灰色等暖色為主要色系,對現有建築進行統一色彩規劃。興中路的建築風格定位是新古典主義學院派風格。改造中,將保留新建、質量較好的建築,造型優美或者有重要地位、不影響道路改造、不破壞道路景觀的建築。拆除層數較低、質量較差或者建築形象與周邊建築格格不入,並對周邊環境、氛圍有較差影響的建築,或依據城市規劃近期即將拆除的建築。改造建築外立面陳舊、色彩、造型等與環境協調性差的建築,位於建築底層的商業用房材料統一為理石貼面等高檔材質。對建築立面采用面磚且整體效果較好的建築,采用清洗的辦法,使建築煥然一新。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