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發展強隊伍惠民生
尚志市一面坡鎮長營村紮實推進創先爭優活動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長營村以創建“五個好”黨組織為目標,堅持圍繞發展現代農業謀思路、抓產業、調結構、惠民生,走出一條科技引領、規模經營、精品薈萃、強村富民的“長營之路”。目前,全村擁有集體企業28家,年產值2.38億元,集體資產已達2億元,人均純收入1.9萬元。長營村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500強村,村黨總支多次被評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一、抓產業、促調整,在推動集體經濟科學發展中創先爭優。一是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實現規模化經營。村黨總支帶領全村黨員群眾苦乾實乾13年,將日本修建中東鐵路留下的1480畝大坑填為平地,解決了耕地面積少的問題。通過購買、承包等方式集中周邊6個村土地,使耕地經營總面積達到10300畝,闢建了黑龍江長營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探索出一條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新路。目前,園區有優質水稻良種繁育基地5000畝,大豆良種繁育基地3000畝,漿果2000畝,優質漿果苗木300畝;鋼架塑料大棚60棟,溫室10棟,抗旱機井69眼;擁有聯合收割機等機械67臺(套),實現了整地、育苗、插秧、播種到收獲全程機械化。二是實施作物良種工程,確保科技化生產。著力轉變傳統農業的粗放經營模式,積極與東北農大等科研部門建立“村校”合作關系,2003年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級水稻科技開發研究所,引進、培育、擴繁優良品種,實施高新科技品種改良項目。目前,園區推廣繁育優質品種32個,年產水稻良種900多萬斤,每畝增產20%,年獲利1350萬元。2008年收購兼並了尚志市種子公司,開始進行大面積的良種繁育推廣,形成了集科研、實驗、示范、生產、銷售於一體的良種產業鏈條。三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促進產業化帶動。為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村黨總支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積極進行農產品的深度開發和加工。2005年將28家集體企業整合,成立黑龍江長營股份有限公司,下轄奶牛養殖、長營種業、漿果生產、精米加工、冷凍食品、物流運輸、農機作業、生態林業八個分公司,形成了以村集體為依托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2007年投資3400萬元,建設了漿果冷凍加工廠,成立了長營食品有限公司和漿果合作社,使漿果產業實現了產加銷一體化,年獲利1700萬元。四是創新循環經濟模式,推動長效發展。發揮農業產業化的帶動作用,著眼廢棄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2010年,投資728萬元建設現代奶牛牧場,投資527萬元建設沼氣池和沼氣站。用園區所產的稻草和桔梗制成飼料喂養奶牛,牧場產生的牛糞為沼氣池提供原料,產生的沼氣村民免費使用,沼渣和沼液經加工為園區提供有機肥料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二、抓班子、帶隊伍,在強化基層黨組織功能中創先爭優。一是實施強基工程,加強“創業型”黨組織建設。創新組織設置,把黨組織建在經濟發展的產業鏈上,相繼在水稻、漿果、運輸三個產業合作社成立黨支部,形成“支部+合作社”的組織模式。堅持“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三會一課”等工作制度,把基層組織和村務活動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形成了以黨的基層組織統領帶動其他組織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2010年以來,共發展35歲以下黨員9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5名。黨組織幫助7戶貧困戶通過發展漿果、跑運輸等實現脫貧。二是實施帶動工程,加強“一好雙強”帶頭人隊伍建設。村乾部帶頭學習實用技術,帶頭發展致富產業,帶頭解決村民實際困難,努力爭當“政策信息諮詢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幫貧解困服務員、產業技術指導員、學習培訓輔導員”“五員”型村乾部,領著群眾乾,乾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以“村民參與、村官承諾”考評活動為依托,村乾部每年向村民承諾10件以上好事實事,目前承諾事項兌現率達到100%。三是實施旗幟工程,加強“雙帶型”黨員隊伍建設。在黨員中開展了以“比本領,在帶頭致富、帶民共富上爭優”為主要內容的“一比雙帶”活動。開展黨員素質培訓,黨員能力明顯增強。目前黨員致富帶頭人、先進文化科技傳播人、群眾貼心人達到95%以上。開展黨員“先鋒卡”承諾活動,全村黨員爭相亮身份、做好事、樹形象,為群眾排懮解難。
三、抓民生、提質量,在創建文明和諧新農村中創先爭優。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建白色路面7.2公裡、石砌邊溝1.44萬延長米、水泥蓋板橋686個、排水管道9公裡,全村道路硬化率達到100%。安裝彩鋼板圍欄1.17萬延長米,標准鐵藝門686套;門前衛生實行“三包”,垃圾安排專人清理。對全村自來水進行改造昇級,使家家戶戶都吃上了安全潔淨的自來水。投資7200萬元,建設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的長營新村。目前,已建成2棟高層、4棟多層住宅樓,年底村民將集體搬進樓房,實現農村城鎮化。二是大力發展公益事業。投資265萬元,建成了1800平方米的“六位一體”綜合服務樓。配置了電視機、電腦等設備和5000餘冊圖書,成為村民學習知識、搜集信息、文化娛樂的重要場所。新建8000平方米的娛樂廣場、籃球場、村衛生所、計劃生育服務室。利用荒山荒地常年植樹造林,目前村集體擁有成林地1.8萬畝。三是穩步提高福利待遇。堅持“全民共享、量力而行”的原則,建立了惠及全體村民的福利制度,讓村民過上了城裡人一樣的生活。每年從村辦企業上繳利潤中提取60%的資金分給全體村民,讓村民享受發展成果。對考入省級重點中學的一次性獎勵1000元;對考入大學的每學期補助500元;對考入國家重點大學的另給予一次性獎勵3000元。對60歲以上的老人按年齡發給養老金;對病故村民發放500元喪葬費;對建新房、買樓房的給予1萬元補助金;對退休村乾部每年發放1000元慰問金;村民參加合作醫療和“一事一議”資金全部由村集體支付。